时间: 2025-04-26 06:3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5:35
念奴娇·中秋
作者:苏轼 〔宋代〕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在高处远眺,看到天空万里无云,云彩没有留下痕迹。
桂花的明月飞来,光辉照射之处,凉意浸透了整片秋天的碧空。
玉宇琼楼,乘着仙鹤来去,恍若人在清凉的仙境。
江山如画,远望中烟树历历可见。
我醉得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着影子仿佛成了三位客人。
在清风露下起舞徘徊,今宵究竟是哪一夜呢?
我想乘风而去,翻然归去,何必骑着鹏鸟的翅膀?
水晶宫里,传来一声吹断的横笛声。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儒学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身处北宋中后期,经历了政治风波,流亡生涯,对他的创作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念奴娇·中秋》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苏轼对明月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念奴娇·中秋》是一首融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诗作。诗人在高处眺望,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美丽画面,天空辽阔,月光皎洁,令人心旷神怡。诗中“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一句,将明月的清亮与凉意刻画得恰到好处,令人感受到秋夜的清新与宁静。
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展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找伴侣的情感,仿佛月亮和影子都成了他心灵的寄托。此时的他不再局限于现实的束缚,而是渴望摆脱,想要乘风归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体现了他“我”的独立思考与对宇宙的敬畏,令人感动与深思。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人不仅能感受到月夜的美丽,更能体悟到人生的哲理与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现了对明月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与欢愉中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诗词测试:
苏轼的《念奴娇·中秋》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中的“冷浸”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