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富人之子

《富人之子》

时间: 2025-04-27 08:48:45

诗句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

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

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8:45

诗词名称: 富人之子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
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
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
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
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原文展示:

(原文如上)

白话文翻译:

齐国有一个富人,家中积累了千金财富。他的两个儿子非常愚蠢,而他们的父亲又不加以教导。有一天,艾子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儿子虽然长得好,但却不懂得世事,将来怎么能继承你家业呢?”父亲生气地说:“我的儿子聪明而且仗着能力多,怎么会不懂世事呢?”艾子说:“不必试他,只要问问你的儿子,他吃的米从哪里来?如果他知道,我就没有说错。”于是父亲叫来他的儿子,问他。儿子哈哈一笑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我每次都是用布囊装来。”父亲愁眉苦脸地说:“你真是太愚蠢了,这些米并不是从田里来的。”艾子说:“这不是父亲生的儿子所能有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富人: 财富丰富的人。
  • : 愚笨,缺乏智慧。
  • 通世务: 理解世间事物的能力。
  • 艾子: “艾”是指艾子,古代著名的智者。
  • 布囊: 用布做的袋子,用来装东西。

典故解析:

  • 该诗通过一个富家子弟愚蠢的故事,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富有并不代表聪明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豪放,语言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许多富人家中子女因缺乏教育而愚昧无知,苏轼通过此诗揭示了这一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教育和才智的重视。

诗歌鉴赏:

《富人之子》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富人子弟的警示。诗中通过一位富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富人家庭中子女的愚蠢与无知。艾子作为一个智者,用简单的问题揭穿了富人子弟的无知,反映出即使家境富裕,但若无知识和能力,最终也难以继承家业。诗中流露出对智慧和教育的推崇,同时也暗含了对富人家庭教育缺失的批评。苏轼通过幽默的对话和生动的例子,提醒人们重视知识的力量,反映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开篇点出故事的背景,介绍富人的身份和财富。
  • “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直接揭示了富家子弟的愚蠢和父亲的不负责任。
  • “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艾子指出富人子弟的外表虽好,但缺乏生活常识。
  •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父亲自以为聪明,否认了儿子的愚蠢。
  •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艾子用简单的问题揭示儿子的无知。
  • “父遂呼其子问之。”:富人父亲试图证明儿子聪明的行为。
  • “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儿子笑着回应,表现出自信。
  • “每以布囊取来。”:揭示他对米来源的无知与幼稚的理解。
  •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父亲意识到儿子的愚蠢,感到失望。
  • “彼米不是田中来。”:说明米的来源并非如儿子所想的简单。
  •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艾子以此总结,教育的重要性在于父母。

修辞手法:

  • 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使故事生动有趣。
  • 通过反问和讽刺的手法,加强了对富家子弟愚蠢的揭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富人子弟的愚蠢故事,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反映出知识的力量和愚弄的可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生活的基本需求,也代表了知识和智慧的象征。
  • 布囊: 代表表面上的聪明和实际的愚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富人之子的愚蠢表现在哪些方面?
    a) 不懂得世事
    b) 知道米的来源
    c) 能够继承家业

  2. 艾子的角色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a) 讽刺富人
    b) 教导富人子弟
    c) 提出问题揭示真相

  3. 该诗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财富与教育
    b) 贫富差距
    c) 世事无常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山西村》- 陶渊明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富人之子》与陶渊明的《饮酒》在对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看法上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外在环境的影响,后者则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独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从李崇道觅潘衡墨四首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二 赠别周文显三首 其三 雪中三忆三首 其一 日者张一麟求诗谩与二绝句 周袁州惠建茶黑笃耨以四十字谢之 过陈莘叔尹因以赠之 呈段元衡 送张王臣 呈莫信州障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定之法 贪赃纳贿 掣襟肘见 砰湃 入字旁的字 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穷理尽性 西市 病字头的字 多艺多才 地方分权 木字旁的字 人多成王 隐默 辵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