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0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05:45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作者:苏轼 〔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山明水秀的乡村景象。林木间断,山峰清晰,竹子隐约可见在墙后。蝉鸣声不断,衰败的草丛边是一个小池塘。空中偶尔能看到几只白鸟飞过,水中映照着红色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村舍在外,古城在旁。拄着拐杖,慢慢地在夕阳下漫步。昨夜的雨水淅沥,今晨又得享一日的清凉。
“浮生”常用于表达人生短暂,苏轼在此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慨和珍惜。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温婉之作,深具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诗人身处乡间,心境悠然,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开篇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便展示了独特的空间层次感,林木的稀疏与清晰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而“乱蝉衰草小池塘”则通过声音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中,诗人通过“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来表达对自然生命的赞美,白鸟和红荷的意象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将诗意升华,表达了在短暂的生命中,雨水带来的清凉与宁静,既是对自然的感恩,也是对人生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人生态度的智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竹隐墙”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殷勤昨夜三更雨”中的“殷勤”可以理解为?
诗中“翻空白鸟”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