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3:34
送临江胥令
梅尧臣 〔宋代〕
初从桃源还,却向竟陵去。
今作中州官,山水不曾饫。
且当传竹枝,莫学乘篮轝。
云木杜鹃时,千岩响行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与离别的感慨。诗人刚从桃源的美好景地回来,却又要前往竟陵(现在的荆州一带)。如今他成为了中州的一名官员,但周围的山水却依然没有滋润他的心灵。眼下,他打算传递竹枝(象征友谊),却不想效仿那些乘坐篮轝(古代的一种船)的人们。每当云木甫间,杜鹃鸟鸣时,千山万岭的回声都在耳边回荡。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梅尧臣仕途初期,他在仕官与归隐之间徘徊,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这首诗通过描绘从桃源到竟陵的旅程,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自然的向往。桃源象征着理想与安宁,而竟陵则是现实的官场,诗人对这种转换感到无奈。通过“山水不曾饫”,诗人表达了内心的空虚,尽管身处繁华,但心灵却得不到滋养。此外,诗中提到的竹枝不仅是友谊的象征,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与之相对的“篮轝”,则表达了对依赖他人生活方式的拒绝,体现了诗人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精神。
诗中“云木杜鹃时,千岩响行处”一句,展示了诗人与自然深切的联系,云木与杜鹃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孤独。整首诗在意象上具有强烈的对比,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既向往又无奈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对独立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桃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宁静
C) 官场生活
答案:B
“篮轝”一词在本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依赖他人
B) 自由独立
C) 自然之美
答案:A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与无奈
C) 自豪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李白的诗在表达时间与空间的快速流动中,展现了一种豪放与壮丽,而梅尧臣的《送临江胥令》则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与感慨。两者各有特色,但都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