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53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
梅尧臣 〔宋代〕
士忧行不脩,不忧禄不及。
之子久好学,何患名未立。
圣时开贤科,子独不肯入。
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
南归慰亲颜,道路正暑湿。
悠悠几千里,赤日薄行笠。
暂憩青林下,赖有寒泉汲。
漱齿去尘埃,土风须渐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白秀才的关心与祝福。诗中提到士人忧虑自己的行为不够修养,而不忧虑俸禄的不足。你这位年轻的学子,既然已经长时间用心学习,那么名声未立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贤能的科举考试已经开设,你却不愿意参加。这并非是你想远离仕途,而是由于服期的原因难以赴会。你南归探望亲人,路途正值炎热潮湿。悠长的路途有几千里,烈日当空,行走时只能用斗笠遮阳。暂时在青林下歇息,得以汲取清凉的泉水。漱口洗去尘埃,泥土的气息正在渐渐袭来。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华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以咏物抒怀,情景交融,显示出深厚的文化修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白秀才返乡探亲之际,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科举的思考及对亲情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旅途艰辛与学子前途的思考,表达了关怀与期待。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是一首充满关怀与祝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士人忧虑的描绘,表达了对学子的深切期望。他首先指出,士人应该关注自身的修养,而非外在的俸禄,强调了内在品德的重要性。接着,诗人提到白秀才虽然学业有成,但没有参加科举,这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名利的态度。
在描绘旅途的艰难时,诗人以“悠悠几千里”和“赤日薄行笠”展现了长途跋涉的辛苦,生动地反映了夏日的炎热与旅途的艰辛。诗的最后部分,诗人描绘了在青林下暂歇、享受寒泉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旅途疲惫的释放,也暗示了清凉的泉水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滋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学子的关心、对自我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士人应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名利,同时表达了对学子前途的关心与祝福,体现了对亲情与人生旅途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士忧行不脩”意味着什么?
诗人对白秀才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寒泉”象征什么?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