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7:19
原文展示:
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 文同 〔宋代〕
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 筠籢包荔子,四角具封印。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忍。 相前求拆观,颗颗红且润。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 喧闹俄顷闻,咀嚼一时尽。 空余皮与核,狼籍入煨烬。
白话文翻译:
有客人从山中来,带来了泸南的信件。 打开门收到你的信,我高兴得忘记了所有的吝啬。 用竹篮包装的荔枝,四个角都封好了印。 孩子们一听到消息,立刻聚集起来像军队一样。 他们争相说这是美味的水果,从未见过这样的美味。 纷纷上前要求打开看看,每一颗都是红润的。 大家争抢着拿走,追逐着争夺。 贪心多拿就是胜利,廉耻都不在乎。 喧闹声很快就消失了,咀嚼声也很快结束。 只剩下皮和核,狼藉地被烧成了灰烬。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约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的成就。此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荔枝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收到友人从泸州寄来的荔枝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感激和对荔枝美味的赞赏,同时也描绘了孩子们对荔枝的狂热和贪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收到荔枝后的场景,从开门的喜悦到孩子们的争抢,再到荔枝被迅速吃光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荔枝的美味和孩子们的天真与贪婪。诗中“欢喜失鄙吝”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而“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则讽刺了孩子们的贪婪无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收到荔枝的喜悦和孩子们的争抢,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荔枝美味的赞赏,同时也讽刺了孩子们的贪婪无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筠籢包荔子”中的“筠籢”是指什么? A. 竹篮 B. 木箱 C. 纸袋 D. 布袋
诗中“欢喜失鄙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荔枝的喜爱 B. 对友情的珍视 C. 对孩子们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问”讽刺了什么? A. 孩子们的天真 B. 孩子们的贪婪 C. 孩子们的聪明 D. 孩子们的勇敢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