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3:13
赠白闍梨
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
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
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
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白闍梨的赠言和思考。诗中提到,空荡荡的房间里,瓶子和锡器显得冷清无趣,归来后只感到孤寂。虽然对宗教有自己的理解,文学造诣也很高,然而在深夜的讲述中,月光照耀着,微风拂过枯树,心中却生出无奈。无从参与净社的活动,回首往事,感到如同飞蓬般疲惫而无所依。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希白,号无闷,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哲理、闲适的生活状态,常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此诗作于诗人对宗教和文学的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自我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探讨。
《赠白闍梨》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反思。开头的“瓶锡倦西东”,通过简单的物品描绘,传达出一种空虚和无奈的生活状态,仿佛在说即使身边有物,也难以填补内心的孤寂。“归来一榻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暗示着归来的不仅是身体,还有一种对生活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诗人自觉在宗教和文学上有着独到的理解,这种自信又透出一丝无奈,仿佛在说即使拥有智慧和才华,也无法逃避内心的迷茫与孤独。夜晚的讲述中,月光与枯树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氛围,传达出一种静谧却又略显凄凉的情感。
最后一句“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宗教社群的渴望与无奈,以及对人生漂泊状态的深刻领悟。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探讨。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内心的迷茫,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宗教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净社”指的是什么?
A. 物质生活
B. 宗教团体
C. 诗歌社群
D. 学术讨论
填空题:诗中“瓶锡倦西东”表现了诗人对__的感受。
判断题:诗人对宗教的态度是积极参与。 (对/错)
比较陈师道的《赠白闍梨》和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但前者更加突出孤独感,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此分析为《赠白闍梨》提供了全面的解读与学习参考,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