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3: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3:52
淮阳感秋
作者: 李密 〔隋代〕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金风初起,玉露使得晚林的树叶凋零。
今夜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士人,心中郁闷,感伤无比。
田野平坦,芦苇丛生,村庄荒凉,藜藿丛深。
眺望远方,听到许多感慨,倚靠在那儿,衣襟湿润。
衣襟沾湿又是为了什么呢?不禁怅然怀古。
秦朝的风俗尚未平息,汉朝的道路又能寄予何种希望呢?
樊哙只是市井的小人物,萧何不过是刀笔的文吏。
一旦时运来临,千古流传的名声与谥号也就随之而来。
我想对世上的英雄们说,虚名真令人感到羞愧。
作者介绍:李密,字君房,隋代著名文人,因其才华而受到李世民的器重。李密在历史上以其才华和对国家的忧虑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隋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失落,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茫然。
《淮阳感秋》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感和强烈个人情感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深刻思考与感伤。开头两句通过“金风”和“玉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秋日氛围。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古代英雄的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不仅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更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后半部分通过对樊哙和萧何的提及,揭示了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局限,象征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引人深思,展现了李密对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尊敬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中,“金风”主要象征什么?
“秦俗犹未平”中提到的秦朝代表了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