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径》

时间: 2025-04-26 21:00:21

诗句

无尘从不扫,有鸟莫令弹。

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21

原文展示

无尘从不扫,有鸟莫令弹。
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这里的竹子从来不需要清扫,因为它没有尘土;也没有鸟儿在这里鸣叫。如果想要这里更添风雅景致,那就应该把几百根竹子都清除掉。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尘:没有灰尘,形容环境清净。
  • 从不扫:从来不需要打扫。
  • :指的是鸟类,诗中暗指鸟鸣声。
  • 莫令:不要让。
  • :鸟鸣,或指鸟儿发出声音。
  • 添风月:增添风雅和情调。
  • 应除:应该去掉。
  • 数百竿:形容竹子数量众多。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清净无为”的道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强调古文的清新活泼和朴实无华,反对骈文的繁复。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清幽自然环境的心态。诗人在竹林中寻求宁静,表现了对简朴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韩愈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诗句中,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竹林场景,表现了竹子在环境中的特殊地位。开头两句“无尘从不扫,有鸟莫令弹”,通过否定的方式,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暗示竹林的清新和宁静。诗人不仅描绘了竹林的清幽,也暗含了他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若要添风月,应除数百竿”,则是通过设问的方式,流露出诗人对繁杂事物的厌倦,表现出一种对简洁自然之美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上以竹子为主,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及对繁华世界的冷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尘从不扫:竹林中没有灰尘,说明环境非常干净,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 有鸟莫令弹:没有鸟儿在这里鸣叫,增强了宁静的氛围。
  • 若要添风月:如果想要增添一些诗意的风月情景。
  • 应除数百竿:则需要把那些多余的竹子都去掉,暗示清除繁杂事物才能享受真正的幽静。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竹林的清净与世俗的喧嚣形成对比。
  • 设问:通过“若要添风月”引发思考,增强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幽自然的向往和对繁杂世俗的厌倦,体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简约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清雅的品质。
  • :象征生命与灵动,然而在此却被抑制,反映了宁静的环境。
  • 风月:象征着诗意与情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尘”的意思是? A. 有很多灰尘
    B. 没有灰尘
    C. 灰尘很多
    D. 灰尘少

  2.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增添风雅? A. 增加鸟儿
    B. 除去竹子
    C. 增加花草
    D. 增加水流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追求繁华
    B. 追求宁静
    C. 追求财富
    D. 追求名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韩愈的《竹径》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但韩愈更侧重于宁静的环境,而王维则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韩愈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

相关查询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近 西宁山中 诉衷情 村燕 诉衷情·二分浓绿一分红 诉衷情 诉衷情第一体 闲情 诉衷情 晓晴 诉衷情·本意 诉衷情·本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柙的词语有哪些 阜字旁的字 蛮溪 孕大含深 怊怊惕惕 擒奸摘伏 包含秀的成语 黄梅不落青梅落 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赵服 同字框的字 振缨中朝 难更仆数 屯御 现实主义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