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时间: 2025-08-07 05:44:06

诗句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05:44:06

原文展示: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白话文翻译:

昔日谁能与之相比,今日的情景却大不同。
寂静的青草弯曲,微风吹拂着白榆树。
藤架已经倾倒,篱笆也已崩溃,竹子在空中摇曳。
何必在此伤感地伫立,翻覆的事情本来就没有尽头。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者:昔日、以前。
  • 谁能比:谁能够相比。
  • 寂寥:寂静冷清。
  • 散漫:散开、松散。
  • 架倒:指藤架倒塌。
  • 篱崩:篱笆崩溃。
  • 宁须:何必要、何必。
  • 惆怅:伤感、忧愁。
  • 翻覆:翻转、变故。
  • 无穷:没有尽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表达了对时间流转、事物变化的感慨,体现了“昔日辉煌今不再”的主题,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古文”,强调文学的真实和自然,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韩愈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强烈而富有个性。

创作背景:
《游城南十六首》是韩愈在游览城南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对时光流逝与事物变迁的深刻感受。开篇“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感慨。这里的“昔者”与“今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变化。

接下来的“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青草的弯曲和白榆的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则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印证了变化的主题。藤架的倒塌、篱笆的崩溃,象征着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竹子在半空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惆怅。

最后一句“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则是对整首诗的升华,诗人在面对无常与变故时,劝诫自己不必沉浸于伤感之中,因为生活的翻覆本就没有尽头。这种积极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过去的辉煌与美好难以与现在相比,强调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化。
  • 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描绘出一种冷清的自然景象,承载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具体的场景描写,象征着曾经的繁华已成为历史。
  •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劝诫自己不必沉浸在伤感中,接受生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变迁相联系,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昔者”和“今来”,“架倒”和“篱崩”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青草”和“竹子”似乎也在与诗人交流,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意义,最终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生活的种种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草:象征生命与自然,但也表现出一种冷清与寂寞。
  • 白榆风:代表自然的变化与流动,给人一种清新却又略显悲凉的感觉。
  • 藤架与篱笆: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繁华,现今已成为破碎的记忆。
  • 竹子:象征坚韧与生命力,然而在半空中的摇曳又显得无依无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怀念过去
    B) 对现在的不满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事物的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架倒”和“篱崩”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生活的繁华
    C) 过往的辉煌已不再
    D) 人生的希望

  3. “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所传达的态度是什么?
    A) 悲伤
    B) 坦然
    C) 担忧
    D) 忧愁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豁达。

诗词对比:

  • 韩愈的《游城南十六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韩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内心独白,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集》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禁闱玩雪寄薛左丞 送马明府赴江陵 送河南陆少府 卧疾荅刘道士 夕发箭场岩下作 送郭秀才制举下第南游 送张中丞赴桂州 题张蓝田讼堂 晚入宣城界(一作春江晚行)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新面目 玩世不恭 艮字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块头 車字旁的字 闹嚷 韦字旁的字 遒忽 象牙牌 牲碑 根牙盘错 益国利民 麥字旁的字 礼度委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