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9:56
春花复春花,红红间白白。
相看待明发,已不如昨日。
雨露费濡染,秉芳几何时。
姚魏殿春事,浓绿已盈枝。
长安池馆多,新故如转烛。
所以山中人,但种松与竹。
春天的花儿又开了,一朵朵红花与白花交错相映。
我们彼此相视,头发已不再如昨日般明亮。
雨露如此费尽心思去滋润,花香又能维持多久呢?
姚魏殿中春天的盛景,浓密的绿意已经满枝。
长安的池馆繁多,新旧如同转瞬即逝的烛光。
因此山中人只种松和竹。
王默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春花叹》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花的盛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宋代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常常在繁华中感到孤独和思索。
《春花叹》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春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春花复春花,红红间白白”描绘了春天花卉的绚丽景象,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然而接下来“相看待明发,已不如昨日”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叹息,暗示着青春的逝去和生命的无常。
在“雨露费濡染,秉芳几何时”中,诗人通过大自然的滋润来比喻人的生命,表达了对花香持久性的疑问,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伤。接下来的描写“姚魏殿春事,浓绿已盈枝”,则将视野扩大至宫廷之中,春天的繁盛与人们的享乐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长安池馆多,新故如转烛”,不仅描绘了长安繁华的景象,也隐喻着人事的变迁与不恒常。结尾“所以山中人,但种松与竹”,则带有一种归隐的情怀,山中人选择简单的松与竹,象征着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蕴深远,既有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欣赏,也有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整首诗以春花为引子,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构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在诗中,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反映时间的流逝?
诗中提到的“姚魏殿”主要指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