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凝碧晚望

《凝碧晚望》

时间: 2025-05-04 07:30:30

诗句

秋来何必送将归,落日高台意自悲。

一壑未容追法漫,三钟犹得饱支离。

黄花对客如相笑,白发寻人似有期。

时序不堪翻覆手,每逢佳处亦开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30:30

原文展示

凝碧晚望
作者:李弥逊 〔宋代〕

秋来何必送将归,
落日高台意自悲。
一壑未容追法漫,
三钟犹得饱支离。
黄花对客如相笑,
白发寻人似有期。
时序不堪翻覆手,
每逢佳处亦开眉。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何必再送别归去的人呢?
夕阳映照在高台上,心中自然感到悲伤。
一条山沟尚未容许追逐的悠然,
三声钟响仍然可以让我饱尝离别的滋味。
黄花对着客人好像在相互取笑,
白发寻觅知己似乎有了重逢的期盼。
时光的流逝让人无法承受,
每当遇到美好的时刻也只能微微一笑。

注释

  • 何必:何必要,何须。
  • 高台:指高处的平台或楼阁,象征着临近落日的地方。
  • :指山沟、山谷。
  • 法漫:追逐的方式和道路,这里意指追寻的无奈。
  • 三钟:指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坚韧和愉悦。
  • 白发:象征年老或失落的爱情,暗示记忆的追寻。
  • 时序:指时间的顺序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约1070-1130),字存义,号东山,南宋诗人及词人,主要以咏史抒怀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的秋天,正值诗人个人生活与社会环境变迁的时期,反映了对离别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秋天意象,既有自然景色的美感,又充满了人情的忧伤。

诗歌鉴赏

《凝碧晚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秋来何必送将归”引出主题,借助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落日的描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的寄托,落日的悲凉感与诗人的内心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黄花对客如相笑”通过黄花的盛开,展现了一种坚韧的生命力,与人们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白发的意象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时序不堪翻覆手,每逢佳处亦开眉”,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在美好时刻中即使微笑也带着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展现了李弥逊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何必送将归:秋天的到来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加浓厚,诗人不理解为何还需送别。
  • 落日高台意自悲:落日的景象让人感到悲伤,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一壑未容追法漫:意指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连一条山沟都无法回头,表达追寻的无奈。
  • 三钟犹得饱支离:钟声的回响传递出时间的流逝,虽有离别的痛苦,却也寓意着生活的继续。
  • 黄花对客如相笑:黄花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孤独,似乎在对客人微笑,表现出生命的坚韧。
  • 白发寻人似有期:白发预示着对往日知己的渴望,似乎在期待重逢。
  • 时序不堪翻覆手:时间的流逝让人无能为力,反映出对时间的无奈与渴望。
  • 每逢佳处亦开眉:每当遇到美好的时刻,心中却难免带着忧伤,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生命的坚韧。
  • 拟人:黄花似乎在对客人微笑,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流露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凋零与离别,传达出生命的循环和无常。
  • 落日:象征着结束与悲伤,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黄花: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同时也暗示着孤独。
  • 白发:象征着记忆与时光,传达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台”所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
    • B. 高处的平台
    • C. 一座山
    • D. 太阳
  2. “黄花对客如相笑”中,黄花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愉悦与孤独
    • C. 生命的脆弱
    • D. 秋天的结束
  3. 诗中提到的“白发”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
    • B. 失落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凝碧晚望》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秋的描绘与内心的感受,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凋零反映生死无常的哲理。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凝碧晚望》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氵隐亭 去岁君远游送仲梁出山 鹧鸪天 西江月·骨相匿犀秀发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五 山居杂诗 题张左丞家范宽秋山横幅 太常引 予年廿许,时自秦州侍下,还太原, 望崧少二首 其二 后饮酒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徽烈 曲本 邑字旁的字 唱筹量沙 内外勾结 力字旁的字 包含趐的词语有哪些 取信于人 谷字旁的字 粘皮著骨 寅支卯粮 皿字底的字 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卤字旁的字 狂放 低首下心 众说纷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