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4:41
拜星月慢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缺月墙阴,幽香坊角,隔水砧声微度。
依旧风情,认纹窗烟雾。叹如梦,
最是欹红软翠筵底,腊凤匆匆归去。
永夜无聊,数青溪钟鼓。
甚伤心稳向天涯住。孤鸾信第一眉痕误。
料应红袖寒添,惹欢尘都污。
记今生万种温柔处。
天河迥错唤桃根渡。
祗赚得楚客萧疏,写江关哀句。
在缺月的墙阴下,幽香飘散在坊角,隔着水面传来微弱的砧声。
那依旧的风情,让我认出窗前的烟雾。叹息如同梦境,
最是那倾斜的红色软席下,腊月的凤凰匆匆归去。
漫漫长夜无聊,我数着青溪的钟声和鼓声。
心中无比伤感,稳稳地向天涯远去。孤独的鸾鸟,信使的眉头误了时机。
想必又要让红袖在寒风中增添,惹得欢笑的尘埃都变得肮脏。
记得今生有万种温柔之处,
天河遥远地唤着桃根渡口。
只换得楚地的游子萧疏,写下江边的哀伤句子。
陈方恪,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竹山,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为人清逸,诗歌以清丽见长,情感真挚,常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拜星月慢》的创作背景与清代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孤独感密切相关。诗中反映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世间各种情感的细腻描绘。此诗写于一个秋冬交替之际,夜深人静时,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拜星月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缺月墙阴”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幽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夜色中的小巷,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思念。诗中“幽香坊角,隔水砧声微度”,细腻的声音和香气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动人。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为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风情的怀念与感慨,尤其是“叹如梦”一句,表明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随着诗句的推移,情感逐渐升温,诗人对孤独的体验愈加深刻,“孤鸾信第一眉痕误”一句,传递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时光的无情。
最后,诗人以“只赚得楚客萧疏,写江关哀句”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游子漂泊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同情。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孤独,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感慨。整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光的反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孤独感的深刻体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温柔情感的珍惜。
诗中“缺月”象征什么?
“幽香坊角”中的“坊角”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孤鸾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