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华氏延绿阁赠海初前辈四首 其二

《游华氏延绿阁赠海初前辈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7-27 20:14:17

诗句

乞还初服返巾车,为欲名山补读书。

垂柳当门陶令宅,浣花临水杜陵居。

千竿竹翠抽新笋,半亩苔阴摘晚蔬。

寄语南阳诸父老,使君无事自携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14:17

原文展示

乞还初服返巾车,为欲名山补读书。
垂柳当门陶令宅,浣花临水杜陵居。
千竿竹翠抽新笋,半亩苔阴摘晚蔬。
寄语南阳诸父老,使君无事自携锄。

白话文翻译

我恳求您将我早年的衣服和车子归还,是为了能在名山大川中继续读书。
垂柳在门前摇曳,正是陶渊明的住所;浣花溪水旁,是杜甫的故居。
千竿竹子青翠欲滴,正抽出新笋;半亩苔藓阴凉之地,摘取晚上的蔬菜。
我想寄语南阳的父老乡亲,让他们的官员在无事时也能自己携带锄头,务农耕作。

注释

  • 乞还:请求归还。
  • 初服:指早年的衣服。
  • 巾车:指一种车,古代文人常用。
  • 名山:著名的山,象征读书求学之地。
  • 陶令: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象征。
  • 杜陵:杜甫的居所,代表着诗人。
  • 千竿竹翠:描绘竹子的生机。
  • 苔阴:长满苔藓的阴凉地。
  • 诸父老:南阳的长者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忠,清代诗人,因其诗作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被誉为“田园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乡村生活,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世忠对自然与读书生活的向往之际,表达了他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与田园生活之间的挣扎和思考。

诗歌鉴赏

王世忠的《游华氏延绿阁赠海初前辈四首 其二》以清新的意象,深情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读书生活的渴望。诗的开篇即以“乞还初服返巾车”开头,表露了诗人请求归还昔日的衣物与交通工具,象征着对过往求学时光的怀念。这种怀旧情绪贯穿全诗,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诗人描绘了“垂柳当门陶令宅,浣花临水杜陵居”,通过对陶渊明与杜甫的提及,诗人将自己与这两位伟大诗人相联系,表达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向往之情。他们的居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

“千竿竹翠抽新笋,半亩苔阴摘晚蔬”,这些自然的描写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寄语南阳诸父老,使君无事自携锄”则是一种对乡土的关怀和对务农生活的美好期盼,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与乡村之间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乡村田园的热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乞还初服返巾车:请求归还早年所用的衣物和车,表露对往事的怀念。
  2. 为欲名山补读书:为了能在名山大川中继续学习,反映出对知识的渴望。
  3. 垂柳当门陶令宅:垂柳在门前,暗指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寓意对田园的向往。
  4. 浣花临水杜陵居:浣花溪边,杜甫的住所,表达对诗人生活的向往。
  5. 千竿竹翠抽新笋:竹子生机勃勃,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6. 半亩苔阴摘晚蔬:描绘在阴凉处采摘蔬菜的情景,展现田园生活的恬静。
  7. 寄语南阳诸父老:向南阳的长者们传达心声,体现对故乡的关怀。
  8. 使君无事自携锄:希望地方官员在闲暇时也参与农业劳动,倡导一种务实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进行对比,增加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千竿竹翠”和“半亩苔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读书求学的渴望、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父老的关心,展现了一种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服:象征着年轻时的求学与纯真。
  • 名山:代表着理想的求知之地。
  • 垂柳、浣花:自然意象,象征着诗人渴望的田园生活。
  • 竹、苔:生机与宁静的象征,反映出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请求归还什么物品?

    • A. 书籍
    • B. 初服和巾车
    • C. 田园
  2.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谁?

    • A. 陶渊明
    • B. 杜甫
    • C. 王世忠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让官员参与农业劳动
    • B. 鼓励读书
    • C. 追忆往事

答案: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王世忠与陶渊明的诗作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世忠的作品更加强调与故乡的情感联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陶渊明与田园诗研究》
  • 《王世忠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蝉鸣应诏诗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登玄畅楼诗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三 休沐寄怀 车遥遥二首 其二 鸣雁行 江南思四首寄曹毅之 其三 中林之棘 送崔子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攀龙附骥 惹是招非 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忿不顾身 兀字旁的字 殊色 降心俯首 钓名要誉 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喷薄 琼府金穴 包含琢的成语 毕昴 高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桑藓 弓字旁的字 绝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