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43
长松舞高寒,落涧泻清泚。
笙簧响天上,金石鸣地底。
云容何润泽,下有隐君子。
乐此山水音,清若变流徵。
怪我从何来,尘土两目眯。
寇戎在江浒,荐食心未已。
赤囊走边报,朝暮异忧喜。
安知隐人乐,胜绝有如此。
古来成败事,不入山中耳。
愿言晚相收,置我岩壑里。
酌泉得醒心,茹朮可不死。
况有载酒人,半道同栗里。
长松在高寒之中摇曳舞动,溪水从山涧倾泻而下,清澈如泪。
天上笙簧声响,地底金石相鸣。
云彩的容颜是如此润泽,山下隐居着君子。
我乐于此山水之音,清澈如流变的音律。
我在想我从何而来,尘土使我的眼睛眯起。
敌人仍在江边,心中未曾忘却忧虑。
赤囊走动,报喜报忧,朝夕之间心情变幻。
谁知道隐者的快乐,胜过这些极致的景象。
古来成败的事情,耳边无闻于山中。
我愿晚年归隐,安置在这岩壑之间。
饮泉水可以醒心,吃药草可以不死。
况且还有载酒而行的人,半路上与我同饮栗酒。
刘一止,字光宇,南宋时期的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诗和隐逸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体现了道教和禅宗的思想影响。
本诗写于刘一止隐居鸬鹚山时,表达了他在山水之间的宁静和心境的愉悦。诗中反映了隐士的生活理念,抒发了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崇敬。
刘一止的《借居鸬鹚山中一首呈方允迪道踪昆仲》是一首兼具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长松舞高寒,落涧泻清泚”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出山中高大的松树与清澈流动的溪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笙簧响天上,金石鸣地底”,诗人用音乐的意象象征自然的和谐美。此处的音乐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心灵的共鸣。
中间部分,诗人自问“怪我从何来”,表现出对自我身份和处境的思考,同时提及“尘土两目眯”,暗示世俗生活的困扰。接下来的“寇戎在江浒,荐食心未已”,则将现实的纷扰与隐居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隐士生活的渴望。
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隐士的乐趣,特别是“酌泉得醒心,茹朮可不死”,体现了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强调了饮水食草所带来的精神满足。整首诗在音律上和意境上都非常和谐,传达出一种清幽、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自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道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山水诗。
诗中“长松舞高寒”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赤囊”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