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诫贪

《诫贪》

时间: 2025-05-02 12:01:22

诗句

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

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1:22

原文展示:

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覆。
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即使心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满足,却依然渴望更多,最终可能会因贪婪而导致覆灭。贪图荣华富贵的人,明明知道贪婪的心态是有害的,却还是一味地追求名声和利益,而不在乎耻辱。

注释:

  • 多求:指贪求、过度追求。
  • :期待,等待。
  • 心足:心中满足,心灵充实。
  • 旋倾覆:快速地翻覆,指因贪求而遭遇的毁灭。
  • 明知贪者心:明白贪婪的心态。
  • 求荣不求辱:追求名利而不在乎名声受损。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贪者心”可联系到《道德经》中关于贪欲和满足的思想,强调了过度的欲望会导致人生的悲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子兰,唐代诗人,生平及具体事迹不详。其诗歌多以哲理见长,关注人性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在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物质极大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贪婪与腐败也愈演愈烈。子兰在此背景下写下这首诗,警示人们要克制贪欲,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道理,展现了对贪欲的深刻反思。开头的“多求待心足”,直接揭示人们内心的贪婪与不满足。这里的“多求”不仅指物质层面,也暗含对荣华富贵的渴求。当我们追求的东西过多,内心反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满足。接下来的“未足旋倾覆”,则警示人们,如果不加以控制,贪欲将会导致自身的覆灭。

“明知贪者心”一语,展现了人性深处的矛盾:明知道贪婪会带来不幸,却依然无法自拔。最后的“求荣不求辱”提醒我们,追求荣华富贵的同时,往往忽略了道德与名声的维护。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深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虑与警醒,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切与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多求待心足”:贪求太多,内心却始终无法满足。
    • “未足旋倾覆”:满足不了的欲望,最终会导致毁灭。
    • “明知贪者心”:明白贪婪的本质。
    • “求荣不求辱”:追求荣华而不在乎耻辱。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足”与“覆”的对比,强调满足与毁灭之间的关系。
    • 反问:暗含对贪欲的质疑,增强思考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警示人们控制贪欲,保持内心的满足与平和,追求真实的价值,而非表面的荣华。

意象分析:

  • 贪欲:象征着无止境的追求,最终可能导致失败。
  • 荣华:代表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 耻辱:反映了道德与名声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时不应失去自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多求待心足”的意思是什么?

    • A. 追求物质要适度
    • B. 追求物质没有底线
    • C. 追求心灵的满足
  2. “旋倾覆”指的是什么?

    • A. 迅速获得成功
    • B. 因贪欲而导致失败
    • C. 心灵的觉醒
  3. 诗中提到的“求荣不求辱”反映了什么价值观?

    • A. 追求名声
    • B. 不在乎他人看法
    • C. 忽视道德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反映对内心情感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子兰的《诫贪》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均探讨对人生的思考,但子兰更侧重于物质欲望的警示,而陆游则关注人生的感悟与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人性深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看雪 送胡季永赴漕 明发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冈铺 七夕後一夜,月中露坐二首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岁暮皈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闷四首 题峡江谭温父咏齐 寒食上冢 暮行田间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授受不亲 妄谈祸福 无声无臭 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匪巢 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嫂夫人 儿字旁的字 一枝一栖 红学 皮笑肉不笑 鹿字旁的字 虚话 目眩神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