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甲子兰记 其一

《甲子兰记 其一》

时间: 2025-04-27 16:48:58

诗句

遨游台地已三秋,觅尽山川何处求。

步向兰中寻一吉,罗纹交贵水缠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8:58

原文展示:

遨游台地已三秋,
觅尽山川何处求。
步向兰中寻一吉,
罗纹交贵水缠流。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在这高台上游荡了三秋,
遍寻山川,却不知去哪里寻找。
我走向兰花丛中寻求一份吉祥,
美丽的纹路和清水交汇缠绵流淌。

注释:

  • 遨游:游览、漫游。
  • 台地:指高地或平台。
  • 三秋:指三个秋天,表示时间的悠长。
  • 觅尽:寻找完毕,表示尽力去找。
  • 兰中:指兰花的地方。
  • 一吉:寻求一种吉祥的预兆。
  • 罗纹:精美的花纹或图案。
  • 交贵:交汇、交融,常指美好的事物相互结合。
  • 水缠流:水流缠绕,形容流动的美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兰”字可以引申出古人对兰花的喜爱,兰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高洁、雅致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鲜明,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萧竹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内心对吉祥和美好的渴望,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遨游台地已三秋”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这片高地上消磨着时光,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寻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渴望,也暗示了内心的追寻。尤其是“步向兰中寻一吉”,不仅表现了对兰花美丽的向往,也象征着诗人对吉祥与美德的追求。最后一句“罗纹交贵水缠流”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水与花的交融之美,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遨游台地已三秋:诗人已在高处游览了三个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对自然的沉浸。
  2. 觅尽山川何处求: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追寻,却不知去向,流露出一种迷茫与失落。
  3. 步向兰中寻一吉:转向兰花,寻求吉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4. 罗纹交贵水缠流:描绘兰花与流水的交融,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兰花与吉祥联系,暗示美好。
  • 对仗:如“觅尽山川”和“步向兰中”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兰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兰花的追寻,传达出一种高洁、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高洁、雅致,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象征流动与生命,寓意着自然的灵动与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已经在高台上游荡了多少秋天?

    • A) 一秋
    • B) 二秋
    • C) 三秋
    • D) 四秋
  2. 诗中提到的“兰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吉祥
    • C) 失落
    • D) 时间的流逝
  3. “罗纹交贵水缠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兰花与流水的交融
    • B) 秋天的落叶
    • C) 山川的壮丽
    • D) 人生的迷茫

答案:

  1. C) 三秋
  2. B) 吉祥
  3. A) 兰花与流水的交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体现诗人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气势表现对自然的崇敬,风格与萧竹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萧竹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二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一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杂诗 其二 杂诗 其一 杂诗 杂诗 暇日读楞严经偶成 通慧寺 题水帘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女字旁的字 实报实销 旱苗得雨 尸位误国 貜貜 十荡十决 釒字旁的字 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多口 肉字旁的字 赋才 规求无度 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包含剂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改试 一字不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