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8:58
遨游台地已三秋,
觅尽山川何处求。
步向兰中寻一吉,
罗纹交贵水缠流。
我已经在这高台上游荡了三秋,
遍寻山川,却不知去哪里寻找。
我走向兰花丛中寻求一份吉祥,
美丽的纹路和清水交汇缠绵流淌。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兰”字可以引申出古人对兰花的喜爱,兰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高洁、雅致的品格。
萧竹,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鲜明,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诗作创作于萧竹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内心对吉祥和美好的渴望,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开篇“遨游台地已三秋”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这片高地上消磨着时光,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寻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渴望,也暗示了内心的追寻。尤其是“步向兰中寻一吉”,不仅表现了对兰花美丽的向往,也象征着诗人对吉祥与美德的追求。最后一句“罗纹交贵水缠流”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水与花的交融之美,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兰花的追寻,传达出一种高洁、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人已经在高台上游荡了多少秋天?
诗中提到的“兰中”象征着什么?
“罗纹交贵水缠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