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3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31:51
翠毛丹觜乍教时,终日无寥似忆归。近来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
这只鹦鹉羽毛翠绿,嘴喙鲜红,刚学会说话时,整天无所依恋,似乎在思念归家。最近偷听懂了人类的言语,却在金笼里乱说是非。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通过鹦鹉的形象,反映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由和孤独的思考。
子兰,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流传下来的诗作较少,风格多以细腻、含蓄见长。
此诗创作时,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鹦鹉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鹦鹉》通过鹦鹉这一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孤独的深刻思考。鹦鹉的翠毛和丹喙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而它在金笼中无所依恋的状态则传达出一种被禁锢的无奈感。诗中提到的“似忆归”,不仅仅是鹦鹉对家园的思念,更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此外,诗人通过鹦鹉“偷解人言语,乱向金笼说是非”的描写,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及社会中是非曲直的复杂。鹦鹉虽能学习人类的语言,却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这种误解与混乱也暗喻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误读和曲解。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对自由的渴求和孤独的感叹。
诗中鹦鹉的毛色是什么?
鹦鹉在金笼中说什么?
诗人通过鹦鹉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