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4:36
原文展示:
福昌杂咏五首 其二 张耒 〔宋代〕
东望川原拱别都,汉唐冠盖已丘墟。 地横嵩少雄中夏,天险轘辕困万夫。 宫殿荒凉兴废恨,山河惨淡战争馀。 登临不见淮南道,只有风尘满客裾。
白话文翻译:
向东望去,川原环绕着曾经的都城,汉唐时期的繁华已成废墟。 地势横亘嵩山与少室山,雄伟地屹立在中原,天险轘辕关困住了无数勇士。 宫殿荒凉,见证了兴衰更替的悲恨,山河间弥漫着战争的余韵。 登高远望,却不见淮南的道路,只有风尘满布在旅人的衣襟上。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战争遗迹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游览福昌(今河南宜阳)时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汉唐盛世的怀念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争破坏的哀叹。诗中“东望川原拱别都,汉唐冠盖已丘墟”一句,以东望的视角,描绘了川原环绕的旧都,而汉唐的繁华已成废墟,流露出对昔日盛世的无限怀念。“地横嵩少雄中夏,天险轘辕困万夫”则描绘了嵩山和少室山的雄伟,以及轘辕关的险要,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勇士的困顿。“宫殿荒凉兴废恨,山河惨淡战争馀”进一步以宫殿的荒凉和山河的惨淡,抒发了对兴衰更替的悲恨和对战争余韵的感慨。最后“登临不见淮南道,只有风尘满客裾”则以登高远望不见淮南道的情景,表达了旅途的孤寂和风尘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战争破坏的哀叹,以及对旅途孤寂和风尘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汉唐冠盖已丘墟”中的“冠盖”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帽子和车盖 B. 古代的宫殿建筑 C. 战争的遗迹 D. 自然的景观
诗中“地横嵩少雄中夏”中的“嵩少”指的是什么? A. 嵩山和少室山 B. 古代的关隘 C. 河流和原野 D. 古代的都城
诗中“宫殿荒凉兴废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恐惧 B. 对兴衰更替的悲恨 C. 对旅途的孤寂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登临不见淮南道”表达了什么情景? A. 旅途的孤寂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壮丽 D. 历史的变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