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3:14
山韵江深屋翠崖,
夜钟声自瓮中来。
长松偃蹇苍龙卧,
六月涧泉轰怒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间寺庙的幽静景象:山的韵味和江水的深邃环绕着翠绿的悬崖,夜晚的钟声仿佛从陶瓮中传来。长松树懒散地躺着,像是一条沉睡的苍龙,而六月的涧水则像怒雷般轰鸣。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夜钟声”与传统佛教文化中的寺庙钟声有密切联系,钟声在古代常被视为一种清净、超脱的象征。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齐名,被称为“宋四家”。他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擅长描写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黄庭坚常游历于山水之间,受自然景色的启发,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清晰的音韵构造,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首句通过“山韵江深屋翠崖”描绘了优雅而深邃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山水的气韵。接着“夜钟声自瓮中来”则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钟声以生命,表现出夜晚的静谧与神秘。长松树的姿态,“偃蹇苍龙卧”,通过比喻使得读者感受到松树的悠闲与生机,仿佛它在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天地。而“六月涧泉轰怒雷”则以生动的比喻,激发出夏季涧水的澎湃,展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壮丽,形成了诗歌的高潮。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的“夜钟声自瓮中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长松偃蹇苍龙卧”里的“苍龙”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轰怒雷”形容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