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00:29
马草行
作者: 黎承忠 〔清代〕
荒城斗大山之陬,
健儿十万横戈矛。
三更传谕徵马草,
里胥持符下乡堡。
排户输草行给钱,
小民汗血官犹怜。
眼看刍草如山积,
城中载运夜不眠。
谁知刍草散满野,
竞刈新麦来秣马。
可怜麦熟未登场,
马病肥死人逃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城镇,边缘的山上有十万健壮的士兵手握武器。凌晨时分,传来了征集马草的命令,地方官吏持符下乡去找草料。百姓们排着队将草送去换钱,虽然身心疲惫,但官府仍对他们表示怜悯。眼看着草料如山般堆积,城中为了运送草料而彻夜不眠。然而,谁能想到草料已经散落在田野中,农民们却在收割新麦来饲养马匹,令人心痛的是,麦子虽然成熟却未能收割,马匹因饲料不足而生病,甚至导致人们逃亡。
本诗通过描绘边区征集马草的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诗中提到的“十万健儿”反映出战乱时期士兵的数量庞大,暗示了国家的危机;而“马病肥死人逃亡”则揭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生存困境。
作者介绍:黎承忠,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为主,风格严谨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马草行》创作于清代动荡时期,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民生困苦,尤其是对农民和士兵的双重影响。
《马草行》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乱时期民生困苦的诗作。诗人在开篇描绘了荒凉的城镇与强大的士兵,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通过“三更传谕徵马草”的描写,展现了官府对草料的急迫需求,反映出战时资源的紧张。排队输草的小民用“汗血”换取微薄的报酬,虽遭受艰辛却依然表现出对官府的依赖与期待。
诗中“眼看刍草如山积”一语,形象地表现了草料的富余与百姓的辛劳,而“城中载运夜不眠”则强调了这种需求带来的疲惫与无奈。最后,诗人通过“可怜麦熟未登场,马病肥死人逃亡”一联,强烈地表达了战争对农民和马匹的双重灾难,既揭示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又表现了民众的悲惨命运,展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健儿”指的是?
A. 农民
B. 士兵
C. 商人
诗中的“刍草如山积”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农田丰收
B. 草料堆积
C. 战争胜利
诗中提到的“马病肥死人逃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A. 战争带来的疾病与死亡
B. 农民富裕
C. 牲畜健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