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0:33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
全诗翻译:
这首诗歌颂了圣明的德政和安定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天下间都在歌唱着这份安宁。秋天来临,气势如同大河奔腾,霜后精神奕奕,显得气势磅礴。德行高尚的人可以使国家强盛,任用贤才让国家如同长城般坚不可摧。如果君王能够领悟治安之道,那么安史之乱又有谁敢轻举妄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安史之乱”是指唐代安禄山与史思明发起的叛乱,代表了国家动乱的历史事件,诗中提到此典故,旨在强调稳定治国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律诗与骈文。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个人的情怀及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朝中后期,彼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国家处于动乱与恢复的交替阶段,诗人借此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贤明统治的赞美。
杜牧的《咏歌圣德》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深切期盼。诗中通过描绘宏伟的气势和强大的德行,强调了国家强盛的基础在于君主的明智与贤才的任用。诗的开头“圣敬文思业太平”直接点明了主题,赞美了贤君的德政和治理智慧。接下来,诗人以“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来描绘季节的变化和国家的气象,意象雄壮且富有力量,增添了诗的气势。最后两句更是深入人心,提醒君王若能领悟治理之道,便会让国家安定,不惧外敌,体现了诗人对政治智慧的推崇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气势洪河壮”将气势与大河相提并论,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君王若悟治安论”中,设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贤明君主的赞美,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强调德行和智慧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安史之乱”是指哪个朝代的历史事件?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诗中“广德者强朝万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强大的军队
B. 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C. 经济的繁荣
D. 文化的传承
诗中“秋来气势洪河壮”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杜牧的作品侧重于理想的治国之道,而杜甫更关注现实中的苦难与忧虑,两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社会的不同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