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48
蜡梅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刚条簇簇冻蝇封,
劲叶将零傲此冬。
磬口种奇英可嚼,
檀心香烈蒂初鎔。
根依阳地春风透,
瓶倚晴窗日气浓。
一样黄昏疏影处,
悬知水月不相容。
这首诗描绘了蜡梅花的独特风姿。刚硬的枝条上结满了冰冻的花蕾,坚韧的叶子在寒冬中依然傲立。蜡梅的花朵香气扑鼻,味道独特。根部依赖阳光的温暖,春风吹拂,花瓶在阳光明媚的窗前愈加显得生机盎然。在黄昏的清影中,似乎明白水与月的交融是不可得的。
董嗣杲,生于宋代,字君谦,号景风,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尤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该诗创作于冬季,正值蜡梅花盛开之时,作者借此花表达对坚韧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冬季寒冷的反思。
《蜡梅花》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自然美与生命力的诗作。诗中的蜡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它在严寒的冬天傲然绽放,其刚硬的枝条与劲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诗人通过“刚条簇簇冻蝇封”开篇,塑造了一个寒冷但生机盎然的画面,接着以“磬口种奇英可嚼”展示蜡梅花的独特美味和香气,进一步引出其在冬季的生存状态。最后的“一样黄昏疏影处,悬知水月不相容”则引发了对自然与人心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事物的对立与和谐。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通过细腻的描写,赋予了蜡梅花深刻的象征意义,令人深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蜡梅花的形象,表达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人心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高洁、不屈的精神。
蜡梅花的枝条在诗中被形容为:
A. 柔软的
B. 刚硬的
C. 瘦弱的
D. 幽暗的
诗中提到“水月不相容”的意思是:
A. 两者可以共存
B. 两者不可兼得
C. 两者相互依赖
D. 两者相互映衬
作者董嗣杲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