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3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32:28
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
作者:董嗣杲
七年交春七日强,
蒙蒙春雨吞江乡。
此夕莫知是元夕,
地炉埋伏身犹僵。
鼓箫声绝想景物,
灯火焰短如寻常。
逢辰往往思济胜,
此际何异栖幽荒。
推窗且畏江风恶,
风柔却忆沙河塘。
一竿星点富池庙,
随炙随灭无精光。
七年已经过去,这七天似乎格外漫长,
细细春雨如丝般地覆盖着江乡。
今晚却不知道是元宵佳节,
炉火埋伏,身体依然僵硬。
鼓声和箫声都已消失,想起之前的景物,
灯火的光焰也像平常一样短暂。
每逢节日,我总常常思念济南的美丽,
而如今的时刻与曾经的幽静荒凉无异。
推开窗户,生怕江风太恶,
风虽柔和,却让我回忆起沙河的塘边。
一根竹竿点亮了富池庙,
火光随时随地熄灭,没有一点光彩。
董嗣杲,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色。董嗣杲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此诗创作于元宵佳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和思念,反映出在社会变迁中人们的情感波动。
董嗣杲的《辛酉富池元宵写怀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七年交春七日强”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沉重。接着,细腻的描写“蒙蒙春雨吞江乡”,让人感受到春雨的细腻与江乡的温柔,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却感到对节日的陌生和无奈,“此夕莫知是元夕”,在欢乐的节日中感受到了孤独。
在鼓声和箫声的消逝中,诗人表现出对往昔的思念,灯火的短暂如同生活的无常,令人不禁反思人生的意义。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诗人对江风的畏惧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风柔却忆沙河塘”,在温柔的风中,诗人却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怀旧与孤独。在最后一联“一竿星点富池庙,随炙随灭无精光”中,富池庙的意象引发了对命运无常的思考,火光的瞬息万变象征着人生的种种无常与不确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矛盾情感与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对节日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的挣扎。
诗人提到的“七年交春”是什么意思?
A. 七年春天的结束
B. 七年的春天过去了
C. 春天的七天
诗中提到的“灯火焰短如寻常”是指什么?
A. 灯火变得短暂
B. 灯火比往常更亮
C. 灯火的光彩特别
诗人推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 欢快
B. 害怕
C. 期待
答案:1-B;2-A;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