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7:42
罢却微官且客居,
庭闱不近信全疏。
更无竹下子唐子,
谁与过逢说异书。
我辞去了微薄的官职,正居住在外地,
与庭院中的人们没有联系,信件也全然稀少。
更没有在竹林下的唐子,
谁能与我相逢,谈论那些不同的书信?
诗中提到的“唐子”指的是唐德明,唐德明是杨万里的一位朋友。两人曾有过书信往来,诗人在此表达与友人失去联系的惋惜之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尤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语言平易,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在客居他乡时,因辞去官职而感到与朋友的联系日渐稀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和唐德明问病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辞官后所面临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罢却微官且客居”,即点明了诗人此时的生活状态,辞却了微薄的官职而寄居于外,隐含着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接下来的“庭闱不近信全疏”,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庭院中没有人际的交往,书信也几乎不再,表现了他与外界的隔绝。
最后两句“更无竹下子唐子,谁与过逢说异书”,唐德明的缺席使得诗人感到更加孤独,无法与知己分享思想与情感。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对唐德明的怀念与对友谊的珍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首诗通过对比,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深邃与孤独,同时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脆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的感叹与对友谊的怀念。诗人在辞去官职后,虽然获得了自由,却在孤独中渴望与友人的交流,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人辞去了什么职务?
A. 高官
B. 微官
C. 学者
D. 商人
唐德明在诗中是怎样的角色?
A. 诗人的敌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亲戚
D. 诗人的老师
诗中哪个意象代表了友情?
A. 竹子
B. 信
C. 官职
D. 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