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34:32
遗愤
杜甫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听说花门的将领,功劳未尽便返回了。
自从收复了帝都,谁还统领兵权?
蜜蜂和毒虫终究心怀毒性,雷霆也能震慑威势。
不要让鞭子再沾满鲜血,以免再次弄湿汉臣的衣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的背景与唐朝的战乱及政治动荡有关,诗人对将领的不满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诗句表达出来。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见长,常常关注民生疾苦,抒发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遣愤》是在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背景下写成的,诗人对战乱的愤懑和对将领不作为的失望,促使他写下这首诗。
《遣愤》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历史厚重感的诗作。开篇以“闻道花门将”引入,诗人耳闻将领功绩未尽便匆匆归去,流露出对将领的不满,表现出对战乱后国家局势的关切。接着提到“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这句强调了在国家复兴后,权力的分配和军权的掌握成为了重要的问题,诗人通过质问的口吻,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蜂虿象征着潜在的危害,而雷霆则象征着威慑与力量,暗示政治斗争的复杂与危险。最后两句“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则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表达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愤慨,呼唤对忠臣的保护,显示出诗人在权力与正义之间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愤怒与忧虑,展示出杜甫对国家未来的深刻关怀与思考,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的呼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政者的不满与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反思与对忠臣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遣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蜂虿终怀毒”中“蜂虿”指的是什么?
A) 蜜蜂和毒虫
B) 战士
C) 将领
D) 平民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与忧虑
C) 安宁
D) 无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中多表现豪放与乐观,而杜甫则更多体现出对现实的关切与思考,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