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18:17
无山得似巫山秀,何水能如河水清。
没有哪座山能像巫山那样秀丽,哪条河水能比河水更清澈。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词以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著称,他在文学、哲学和政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首诗写于苏辙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巫山作为著名的风景区,承载了许多文人的情感寄托,苏辙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清丽与心灵的感受。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诗的开头用“无山”作为引子,紧接着以“巫山”作为对比,既突出了巫山的独特魅力,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巫山以其秀丽的山景而闻名,苏辙用“得似”二字强调了巫山的无可替代,暗示了人们对这种自然景观的向往。接着,诗人又以“何水”引出河水的清澈,表达了对河流清澈透明的赞美,仿佛在诉说着水的灵动和生命力。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两句,却通过山与水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歌的意境清新脱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巫山和河水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诗中提到的山是哪个?
a) 泰山
b) 黄山
c) 巫山
d) 峨眉山
诗人用“何水”来询问哪种水?
a) 海水
b) 河水
c) 湖水
d) 雪水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赞美
c) 愤怒
d) 怀念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苏辙的这首诗虽然同样表现了对山水的赞美,但苏辙更注重对比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情和哲理的结合。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与唐代诗歌的不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