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22
宿雄江统制衙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往分莲社供,归向草庐眠。
山寨差更鼓,春江走战船。
风光随处别,鬓影倩谁怜。
花柳西湖曲,招邀忆去年。
在莲社分开之后,我回到草庐里休息。山寨的更鼓敲响,春江上驶过战船。风光各处皆不同,不知鬓发的影子让谁怜惜?花柳掩映的西湖曲,勾起我对去年的回忆。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字子衡,号汝南。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董嗣杲在雄江统制衙的日子,表现了他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人在这首《宿雄江统制衙》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思考。开篇提到“往分莲社供”,反映出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那种聚会后的分离感。接着,诗人描绘了草庐里的宁静,似乎在呼应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
“山寨差更鼓”,这里的鼓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一种警示,暗示着外界的动荡不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江走战船”,在春天的背景下,承载着战斗与和平的复杂情感,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思考。
后两句则是对过去的缅怀与不舍,“风光随处别,鬓影倩谁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青春流逝的惋惜。最后一句“花柳西湖曲”,以生动的自然景物唤起往年的记忆,既是对往昔的怀念,也反映出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离别、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草庐”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象征
B. 友谊的象征
C. 安宁的生活
D. 忧伤的情感
“山寨差更鼓”中“更鼓”是指什么?
A. 乐器
B. 报时的鼓声
C. 战斗的号角
D. 朋友的召唤
全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忧伤
B. 高兴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宿雄江统制衙》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