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3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33:12
望江南 其四
作者: 姚华
人老去,南国又春残。
莺正调雏慵对语,
梅才结子已含酸。
江畹更芬兰。
人渐渐老去,南国的春天又已结束。
黄莺正在懒洋洋地和小鸟对话,
梅树刚刚结出果实,却已是酸涩的味道。
江边的草地更显得芬芳而清新。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的感受,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望江南 其四》以轻柔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余晖与生命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人老去,南国又春残”即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春天是生命的象征,但诗人却感受到“春残”,暗示了生机的逐渐消逝。
接下来的描写“莺正调雏慵对语”,生动刻画了黄莺悠闲的状态,似乎映射出人们在春天的懒散与无所事事。这种悠闲与“梅才结子已含酸”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不完美。梅子虽刚结出果实,却已是酸涩,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在成熟之前的苦涩,隐喻人生中美好与苦涩并存的现实。
最后一句“江畹更芬兰”,则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尽管人老去、春残,但江边的芬芳依然存在。这种对比让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虽然时光流逝,但自然之美依然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让人珍惜眼前的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无常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的珍惜与向往。
诗中“南国又春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激动
“梅才结子已含酸”中的“酸”比喻了什么?
A. 美好 B. 苦涩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莺”代表了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姚华的《望江南 其四》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于思乡之情与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