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时间: 2025-05-02 20:03:39

诗句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

三阁斜阳新第宅,六朝细雨旧楼台。

庾信合重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3:39

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原文展示: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
三阁斜阳新第宅,
六朝细雨旧楼台。
庾信合重哀。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春天真美好,白下的早春已经来临。
三阁在斜阳下,映衬着新建的宅邸,
六朝时期的细雨,滋润着那古老的楼台。
庾信的悲哀又一次涌上心头。

注释:

  • 白下: 指的是白下区,即今南京的一个地区。
  • 三阁: 指的是古代的建筑,可能指的是南京的三阁楼。
  • 六朝: 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统称,包含了东吴、东晋及南朝等。
  • 庾信: 庾信是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哀伤的诗风著称,文中提到他,暗指诗人的忧郁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兼具古典韵味和个人情感,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借春天的景色反映出内心的感受。诗中既有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感伤,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开篇以“江南好,白下早春来”引入,简洁明了且富有情感,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新第宅”和“旧楼台”的对比,体现了新旧交替的时代感,尤其是“六朝细雨”与“庾信合重哀”的结合,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与情感深度。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愁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与统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江南的风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 诗人赞美江南的美好,并指出春天已经来临,表达了对美好季节的期待。
  2. 三阁斜阳新第宅: 描述了新建的住宅在斜阳下显得格外美丽,暗示着时代的变迁。
  3. 六朝细雨旧楼台: 提到六朝时期的古老楼台,细雨滋润着这些历史遗迹,形成了新旧交融的画面。
  4. 庾信合重哀: 最后一句引入庾信,表达了诗人因历史的悲哀而感到的沉重心情。

修辞手法:

  • 对比: 新宅与旧楼台的对比,展示了历史的变迁。
  • 意象: 斜阳、细雨、楼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美感。
  • 借代: 用“庾信”代指历史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愁苦,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 象征着美好与温暖的家乡。
  • 白下: 代表着诗人所生活的地方,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 三阁与六朝: 代表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形成强烈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庾信”主要代表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哀
    C. 惊讶
    D. 愤怒

  2. 诗的开头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3. “三阁斜阳”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繁忙
    B. 安逸与美好
    C. 伤感
    D. 未来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1. 比较《望江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国家的忧患,而刘琬怀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
  2.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风格上更加奔放,与《望江南》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沉醉东风·渔夫 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谭子端家燕巢复毁再赋 长亭怨慢 送春 长亭怨慢 再叠前韵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妇兄耿伯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默的词语有哪些 衣裳楚楚 玄字旁的字 生死之交 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犁庭扫穴 小俏步 鹵字旁的字 日长一线 正求 杜鹃啼血 三撇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憁恫 敦恳 歧嶷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