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3:09
人道秋中明月好,
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
今夜清光此处多。
有人说秋天的明月最为美好,
我想邀请你一同欣赏,这样的提议如何?
在华阳洞的秋坛上,
今夜的清辉在这里格外明亮。
“华阳”不仅是地名,也代表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华阳洞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诗中提及此地,暗示了诗人与友人聚会的氛围,蕴含着友谊和自然的和谐。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关注民生而著称,常被称为“诗王”。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明月高悬之时,白居易在华阳洞中,感受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便产生了与友人共赏月景的想法,表达了对友谊的向往与珍视。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明月的欢愉之情。开头两句通过“人道”引入,既表现了人们对秋月的普遍赞美,又引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回应。接下来的“欲邀同赏意如何”更直接地表明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份美好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渴望。
“华阳洞里秋坛上”将地点设定在一个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场所,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亲切的氛围。最后一句“今夜清光此处多”则是对当下情景的赞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华阳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秋天明月的赞美以及对朋友的邀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友谊的珍贵。
诗中提到的明月是在什么季节?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赏月?
“华阳洞”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