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时间: 2025-05-06 19:23:09

诗句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3:09

原文展示:

人道秋中明月好,
欲邀同赏意如何。
华阳洞里秋坛上,
今夜清光此处多。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秋天的明月最为美好,
我想邀请你一同欣赏,这样的提议如何?
在华阳洞的秋坛上,
今夜的清辉在这里格外明亮。

注释:

  • 人道:人们说,指的是普遍的看法。
  • 秋中:秋天中。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着美好与团圆。
  • 欲邀:想要邀请。
  • 同赏:一同欣赏。
  • 华阳洞:地名,华阳是指华阳洞,可能是一个风景名胜区。
  • 秋坛:秋天的祭坛或聚会的地方。
  • 清光:清澈的月光。

典故解析:

“华阳”不仅是地名,也代表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华阳洞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场所,诗中提及此地,暗示了诗人与友人聚会的氛围,蕴含着友谊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关注民生而著称,常被称为“诗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明月高悬之时,白居易在华阳洞中,感受秋夜的宁静与美好,便产生了与友人共赏月景的想法,表达了对友谊的向往与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赏明月的欢愉之情。开头两句通过“人道”引入,既表现了人们对秋月的普遍赞美,又引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回应。接下来的“欲邀同赏意如何”更直接地表明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这份美好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渴望。

“华阳洞里秋坛上”将地点设定在一个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场所,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亲切的氛围。最后一句“今夜清光此处多”则是对当下情景的赞美,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华阳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向往,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美学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道秋中明月好:人们普遍认为秋天的明月特别美好。
  2. 欲邀同赏意如何:我想邀请你一起欣赏,觉得怎么样?
  3. 华阳洞里秋坛上:在华阳洞的秋坛上。
  4. 今夜清光此处多:今夜这里的明月光辉格外明亮。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人道”与“欲邀”,“明月好”与“同赏意如何”,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
  • 意象:月亮作为重要意象,象征着团圆与美好,华阳洞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秋天明月的赞美以及对朋友的邀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友谊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宁静和美好。
  • 华阳洞:代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增添了诗的文化深度。
  • 秋坛: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月是在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答案:C
  2.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赏月?

    • A. 家人
    • B. 朋友
    • C. 自己
    • D. 陌生人
    • 答案:B
  3. “华阳洞”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自然和文化
    • C. 财富
    • D. 历史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写月亮与思乡之情。
  • 《月下独酌》李白:表达对月亮的独自欣赏与酒意。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李白:白居易的诗多关注人情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豪放不羁。这两位诗人在对待月亮的态度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月亮的美丽与深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饯刘恭父二首 饯江东绣使庸斋赵玉堂二首 饯江东绣使庸斋赵玉堂二首 甲辰恭和御制 及第谢恩 画龙 荷花 和祝子寿作诗须索意韵 和袁守 和李文溪送青云道人归杭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彑字旁的字 一面之荣 攴字旁的字 峣峣者易折 天王老子 公祭 门字框的字 愆缧 如结尾的成语 电流星散 秃宝盖的字 纤维作物 鲜扁 治结尾的成语 职务工资 不以为然 瓜结尾的成语 齐字旁的字 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