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3:06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作者:李颀 〔唐代〕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
洑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诏书视三公。
分官祷灵庙,奠璧沉河宫。
神应每如答,松篁气葱茏。
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
洒酒布瑶席,吹箫下玉童。
玄冥掌阴事,祝史告年丰。
百谷趋潭底,三光悬镜中。
浅深露沙石,蘋藻生虚空。
晚景临泛美,亭皋轻霭红。
晴山傍舟楫,白鹭惊丝桐。
我本家颍北,开门见维嵩。
焉知松峰外,又有天坛东。
左手正接,浩歌眄青穹。
夷犹傲清吏,偃仰狎渔翁。
对此川上闲,非君谁与同。
霜凝远村渚,月净蒹葭丛。
兹境信难遇,为欢殊未终。
淹留怅言别,烟屿夕微濛。
这首诗描绘了济水的源头和周围的美丽景致。济水从王屋山流出,源头源远流长。泉水在平地上涌出,清澈见底。皇帝为此地的祭祀准备了典礼,诏书传达给三公。各官员在灵庙中祷告,祭奠沉入河宫的璧玉。神灵的回应总是如同应验,松树和竹子生机盎然。苍龙送来细雨,赤鲤跃出水面,似乎在喷洒风。酒洒在瑶席上,箫声悠扬,仿佛是仙童在演奏。阴司的主宰祝愿丰年,祝史发布丰收的预兆。百谷在潭底聚集,三光在镜中高悬。水面浅深可见沙石,浮萍在虚空中生长。傍晚的景色如诗如画,亭台楼阁映照在晚霞中。晴朗的山峦依傍着舟楫,白鹭在水面上惊起。我的家在颍北,开门就能看到维嵩山。谁知松峰之外,还有天坛的东边。左手朝向遥远的天空,豪情高歌,仰望青穹。即使是傲视清官,仍然乐于亲近渔翁。在这条悠闲的河上,除了你,我还有谁可以共享此刻?霜凝结在遥远的村庄,明月照耀着芦苇丛。这样的境遇确实难得,欢乐的时光却尚未结束。留恋之中,依依不舍,烟雾笼罩着微微的夕阳。
李颀(约 690-770),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生于河南,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此诗作于诗人游览济渎时,正值春秋之际,诗人与友人泛舟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灵的庇护,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视。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济水的美丽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欢愉。在开篇,诗人以济水的源头引入,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流淌不息。诗中描绘的泉水、神灵的庙宇、丰收的预兆,都体现了与自然神灵的和谐共处,表现出一种安宁与祥和的气氛。
整首诗不仅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更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对友人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在字里行间中流露无遗,尤其在“非君谁与同”的句子中,彰显了友情的珍贵。在诗的尾声,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分离的惆怅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惆怅,展现出一种人天合一的和谐美感。
诗中提到的“济水”源自哪个山?
在诗中“洒酒布瑶席,吹箫下玉童”中,表示什么样的场景?
“我本家颍北,开门见维嵩”中,诗人居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