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时间: 2025-04-26 21:03:40

诗句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

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

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

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40

原文展示: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
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
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
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

白话文翻译:

我对你的思念常常伴随着落日的余晖,今天我终于见到了你这个新来的官员。你的政声已经传遍四方,大家都知道你施政宽和。人民的疾苦在贤良之士到来时已接近尾声,目前的蜀道本来就是畅通无阻。明年我想回乡修缮家园,以便能欣赏到庭前的荔枝果实。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念:思念、怀念。
  • 壶浆:指酒或饮料,常用以招待宾客。
  • 逆新官:指新来的官员,这里是指贾讷。
  • 政令宽:政治政策宽松,治理宽厚。
  • 贤人:指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 桑梓:故乡,桑树和梓树是古代对故乡的代称。
  • 荔子丹:荔枝的果实,表示丰收的美好愿望。

典故解析:

  • 蜀道:指通往四川的道路,历史上蜀道以艰难著称,此处用以说明治理得当,交通无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诗文才华和对政治的关心而闻名,同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心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贾讷被任命为眉州通判之际,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贺与对新政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苏辙在诗中展示了对于新官上任后的期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诗歌鉴赏:

苏辙的《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乡土情怀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归念长依落日边”引入,展示了诗人对贾讷的思念之情,落日的意象暗示着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着,“壶浆今见逆新官”则生动地描绘了贾讷新官上任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他未来施政的期许。

“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两句则强调了贾讷的政声远播,表明他施政宽厚,民众的赞美声已经传遍四方。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接下来两句“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通过对“蜀道”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新政的顺利与民众的安定。最后一句“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则转入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未来的美好愿景,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在希望中,乡愁与希望交织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情感丰富,体现了苏辙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社会、友人及故乡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念长依落日边: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常伴随日落时分,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2. 壶浆今见逆新官:以酒来欢迎新官,象征对贾讷的尊重和祝贺。
  3. 声传已觉讴歌遍:表明贾讷的声誉已传遍,受到百姓的称赞。
  4. 身到前知政令宽:身处其境,感受到贾讷施政的宽厚。
  5. 民病贤人来已暮:民众的疾苦在贤良之士到来时已接近尾声,暗示贾讷的到来给民众带来了希望。
  6. 时平蜀道本无难:时局稳定,交通顺畅,意味着治理得当。
  7. 明年我欲修桑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8. 为赏庭前荔子丹:用荔枝象征美好的生活愿望,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意象:通过落日、壶浆、荔子等意象,构建了浓厚的乡土与人情味。
  • 比喻:将贾讷的施政比作春风化雨,寓意温暖人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对友人的祝贺与对新政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对故乡的眷恋,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愁绪。
  • 壶浆:代表友谊、热情的招待。
  • 蜀道:象征交通的便利与治理的成功。
  • 荔子:象征丰收与美好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官”是指谁? A. 苏辙
    B. 贾讷
    C. 宋仁宗

  2. “明年我欲修桑梓”中的“桑梓”指的是? A. 一种树
    B. 诗人的家乡
    C.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蜀道”最初以什么著称? A. 交通便利
    B. 交通艰难
    C. 风景优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怀念,但在情感上更为激昂,显示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人生的思考。相比之下,苏辙的诗则显得更加平和与细腻,关注于现实的美好与对故乡的眷恋,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苏辙相关研究文献与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中秋夜不见月 江北 封禅寺居 仿玉台体 寄陆龟蒙(李相公在淮南征陆龟蒙诗) 重过三衢哭孙员外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第五首一作偶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韬光敛迹 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麇至沓来 貝字旁的字 土膏 步步紧逼 包含夭的成语 末行 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传真机 高低贵贱 人间词话 物各有主 甘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朗畅 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