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2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27:59
题东坡遗墨卷后
作者:苏辙
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
世人不妄言,知我不如兄。
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
凛然自一家,岂与余人争。
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
晨光迫残月,回顾失长庚。
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
斯文久衰弊,冱流自为清。
科斗藏壁中,见者空叹惊。
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对文学的热爱,和兄弟之间的名声比较。世人常说我不如我的兄弟。我的文章散落在人间,如同美玉般珍贵。面对世俗的竞争,我独自坚守自己的风格,岂会与他人争斗。经历了许多磨难后,我回到故乡,重温生死的意义。晨光逼近残月,回首往昔,仿佛失去了星辰。展卷读到遗留的诗稿,不由得流泪湿透了帽带。如今文采衰微,清流自我坚持。那些藏于壁间的科斗,看到的人都感叹不已。兴废自有时节,诗书的命运归于西京。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擅长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洒脱。苏辙的作品常透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文学、人生的回顾与感慨。诗中提到的兄弟情谊和个人成就,展现了他对家庭、社会的思考,也表达了对文学传承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比个人与兄弟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开头的“少年喜为文,兄弟俱有名”直接点出年轻时的文学热情以及和兄弟之间的比较,透露出一种自谦和对兄长的钦佩。接下来,通过“篇章散人间,堕地皆琼英”来描绘自己的诗作如同珍珠一般散布于世,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作品的自豪。
随着诗意的展开,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文学之路,尤其是经历的风雨和困境,展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多难晚流落,归来分死生”点明了经历苦难后的回归与思考。结尾部分,作者对文化衰退的感慨,以及对科斗的叹息,进一步深化了对时代变迁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个人成就的反思,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怀,体现了苏辙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了对文学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兄弟的敬仰和对命运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关切与忧虑。
诗词测试:
苏辙的兄弟是谁?
A. 苏洵
B. 苏轼
C. 苏瑾
D. 苏峻
诗中提到的“琼英”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玉石
B. 美好的诗文
C. 高尚的品德
D. 远大的理想
诗中“晨光迫残月”的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时光的流逝
C. 家庭的温暖
D. 文学的价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