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2:06
《中吕》喜春来_鉴湖春日雁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鉴湖春日雁啼秋水移冰柱,
蚁泛春波倒玉壶,
绿杨花谢燕将雏。
人笑语,游遍贺家湖。
金华客舍落红小雨,
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永康驿中荷盘敲丽珠千颗,
山背披云玉一蓑,
半篇诗景费吟哦。
芳草坡,松外采茶歌。
春夜收云敛雨销金帐,
望月瞻星傅粉郎,
欢天喜地小红娘。
来要赏,花影过东墙。
在春日的鉴湖,雁声萦绕,秋水流动,冰柱也悄然移位;
小蚂蚁在春波上漂浮,如同倒影的玉壶;
绿杨树下,花瓣已落,燕子正在带着雏鸟归来。
人们欢声笑语,游玩遍了贺家湖。
金华的客舍中,细雨如红花般洒落,
苍苔的小径上,飞絮随东风轻拂,细柳如营;
可怜在外的游子,正值清明节。
不必再听,昨夜杜鹃的哀鸣。
在永康驿中,荷盘敲打着千颗美丽的珠子,
山后云雾缭绕,如同蓑衣披肩,
半篇诗情画意,令人费力吟咏。
芳草坡上,松外传来采茶的歌声。
春夜里,云收雨敛,金帐下的宁静,
仰望明月,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欢天喜地的情景如同小红娘。
快来赏花,影子在东墙上轻轻摇曳。
张可久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词人,生于江苏,生活在江南地区。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喜春来_鉴湖春日雁》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那个历史时期,人们常常在春天踏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中吕》喜春来_鉴湖春日雁是一首富有生机与色彩的诗歌,张可久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鉴湖春日"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意的场景。雁啼、春水、冰柱等意象交融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接着,诗人通过"蚁泛春波"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活力,而"绿杨花谢燕将雏"则描绘了春天里生命的延续和繁衍,蕴含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人们的欢笑声、游玩的场景,使得整首诗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随后,诗人描绘了金华的客舍,落红小雨中透出的宁静与清新,展现了清明时节的情感。杜鹃声的提及,增添了几分哀愁,体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最后,诗人通过对春夜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憧憬,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浪漫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鉴湖春日雁啼秋水移冰柱
描绘春天的到来,雁声清脆,冰柱融化,象征季节变迁。
蚁泛春波倒玉壶
小蚂蚁在春水上漂浮,水波如玉壶般轻盈,传达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杨花谢燕将雏
绿杨花瓣飘落,燕子带着雏鸟归来,表现生命的延续。
人笑语,游遍贺家湖
人们欢笑,游玩贺家湖,展现春天的热闹与欢愉。
金华客舍落红小雨
描绘客舍中细雨如花瓣般洒落的场景,增添了宁静之感。
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
苍苔的小径、飞絮和细柳相映成趣,表现江南春日的柔美。
可怜客里过清明
游子在外,正值清明节,增添了思乡情感。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不必再听昨夜的杜鹃鸣声,暗示思乡之情的沉重。
永康驿中荷盘敲丽珠千颗
在永康驿中,荷盘敲击着美丽的珠子,象征生活的精致。
山背披云玉一蓑
山后云雾缭绕,仿佛披上了蓑衣,描绘了春日的神秘。
半篇诗景费吟哦
诗情画意令人吟咏,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芳草坡,松外采茶歌
芳草坡上,松外传来茶歌,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春夜收云敛雨销金帐
春夜里,云收雨敛,金帐下的宁静与和谐。
望月瞻星傅粉郎
仰望明月与星星,描绘了一幅浪漫的夜景。
欢天喜地小红娘
欢快的情景如同小红娘,表现了温馨的爱情。
来要赏,花影过东墙
呼唤来人赏花,花影轻轻摇曳,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力。
整首诗歌表达了春天的生机、游子的思乡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感悟与热爱。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凄凉
C. 冬天的萧瑟
D. 夏天的炎热
“蚁泛春波倒玉壶”中的“玉壶”比喻了什么?
A. 美丽的容器
B. 纯洁的心灵
C. 生命的活力
D. 时光的流逝
诗中提到的“杜鹃声”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悦
B. 失落
C. 思乡
D. 欢笑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皆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张可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而李白则更为豪放,表现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