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7:22
寄汝阴少师
苏轼
得时行道善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
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
文章千古进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锺。
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合适的时机行事,明智的人知道事情的结局;像猛兽一样退去,世上难得一见。抛弃虚浮的名声,就像丢弃破鞋,保持高洁的品德,犹如寒冷中的松树。文章留传千古,能进谏和诰命;功勋在三朝之中,铭刻在鼎与钟上。听说新堂频繁举行燕会,旧日的宾客自然会彼此相容。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广泛,涵盖诗、文、词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他在逆境中保持高洁的品格与志向,寄托了对朋友阴少师的寄托与祝福,希望他能在世俗中保持高洁的品德。
《寄汝阴少师》是一首表达高洁情操与志向的古诗。苏轼在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一个人在浮华的名利面前应有的态度。他反对追求虚浮名声,认为应如同破鞋一般轻易地抛弃,保留真正的品德。诗中“寒松”的意象传递出坚韧不拔、历经风霜而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清高节操的追求与向往。
此外,诗中提到的“进谟诰”和“镂鼎锺”,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体现了对个人成就的反思与自我置身的远观。最后提及“新堂频燕会”,则是对聚会的期待,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温情与对旧友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琅琅上口,既有哲理深邃的思考,又有对友人的关怀,表现出苏轼作为一位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追求,以及对浮华名利的蔑视,体现了苏轼对友人的寄托与期望,展现出一种志同道合的情感和清高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强调抛弃什么?
“寒松”的意象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新堂频燕会”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寄汝阴少师》和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高洁的品德和隐退的智慧,而后者则倡导及时行乐、享受人生。两者在主题上互为补充,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