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声声慢 七夕

《声声慢 七夕》

时间: 2025-05-01 08:25:55

诗句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5:55

原文展示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白话文翻译

桐树的阴影深绿,豆叶的颜色轻黄,溪边的沙地经过雨水洗礼,没有留下泥泞。天空中的纤细云彩都被卷走,一弯凉月挂在楼西。回忆过去的游历,记得在回廊中,纤细的手曾经携手同行。风度优雅,喜欢吹拂衣角的香气,轻轻地点着木屐的声音低沉。谁说离别多,相聚少,比起露水中的蟋蟀和秋天的蝉,它们只知道凝结着啼哭。怨恨离别如同江淹的诗句,旧时的南浦都变得模糊。每年都像双星一样相会,料想红墙和银河难以跨越。孤独的梦遥远,仍然牵引着人在阁楼的小梯上。

注释

  • 桐阴重碧:桐树的阴影深绿。
  • 豆叶轻黄:豆叶的颜色轻黄。
  • 溪沙过雨无泥:溪边的沙地经过雨水洗礼,没有留下泥泞。
  • 尽卷纤云:天空中的纤细云彩都被卷走。
  • 一钩凉月楼西:一弯凉月挂在楼西。
  • 寻思昔游历历:回忆过去的游历。
  • 记回廊纤手曾携:记得在回廊中,纤细的手曾经携手同行。
  • 好风度:风度优雅。
  • 爱吹衣香细:喜欢吹拂衣角的香气。
  • 点屐声低:轻轻地点着木屐的声音低沉。
  • 谁道离多会少:谁说离别多,相聚少。
  • 比露蛩秋蟀:比起露水中的蟋蟀和秋天的蝉。
  • 只解凝啼:它们只知道凝结着啼哭。
  • 恨别江淹:怨恨离别如同江淹的诗句。
  • 旧时南浦都迷:旧时的南浦都变得模糊。
  • 输成双星岁岁:每年都像双星一样相会。
  • 料红墙银汉难跻:料想红墙和银河难以跨越。
  • 孤梦远:孤独的梦遥远。
  • 尚牵人横阁小梯:仍然牵引着人在阁楼的小梯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声声慢 七夕》是朱彝尊在七夕节时所作,借七夕的传说来表达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相聚的渴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期盼。

诗歌鉴赏

朱彝尊的《声声慢 七夕》以七夕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诗中“桐阴重碧,豆叶轻黄”等句,以色彩的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雨后清新的自然画卷。而“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等句,则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等句,通过对离别和相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而“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等句,则通过对离别的怨恨和对过去的模糊记忆,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七夕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通过对桐树和豆叶的色彩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2. 溪沙过雨无泥:描绘雨后的溪边沙地,没有留下泥泞,显得干净清爽。
  3.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天空中的云彩被卷走,一弯凉月挂在楼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
  4.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回忆过去的游历,记得在回廊中,纤细的手曾经携手同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5.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风度优雅,喜欢吹拂衣角的香气,轻轻地点着木屐的声音低沉,表达了对优雅风度的赞美。
  6.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谁说离别多,相聚少,比起露水中的蟋蟀和秋天的蝉,它们只知道凝结着啼哭,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
  7.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怨恨离别如同江淹的诗句,旧时的南浦都变得模糊,表达了对离别的怨恨和对过去的模糊记忆。
  8.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每年都像双星一样相会,料想红墙和银河难以跨越,表达了对相聚的渴望和对离别的痛苦。
  9.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孤独的梦遥远,仍然牵引着人在阁楼的小梯上,表达了对孤独的感受和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将离别比作露水中的蟋蟀和秋天的蝉,它们只知道凝结着啼哭。
  • 拟人:如“好风度,爱吹衣香细”,将风拟人化,赋予其优雅的风度和吹拂衣角的香气。
  • 对仗:如“桐阴重碧,豆叶轻黄”,“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诗中通过对离别和相聚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阴重碧:桐树的阴影深绿,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豆叶轻黄:豆叶的颜色轻黄,与桐阴形成色彩对比。
  • 溪沙过雨无泥:雨后的溪边沙地,干净清爽。
  • 尽卷纤云:天空中的云彩被卷走,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一钩凉月楼西:一弯凉月挂在楼西,增添了夜晚的宁静感。
  • 回廊纤手曾携:回廊中纤细的手曾经携手同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露蛩秋蟀:露水中的蟋蟀和秋天的蝉,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 红墙银汉:红墙和银河,象征着难以跨越的障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天的景色 B. 夏天的景色 C. 秋天的景色 D. 冬天的景色

  2. 诗中“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盼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离别的痛苦 D. 对相聚的渴望

  3. 诗中“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4. 诗中“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中的“江淹”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一个历史人物 C. 一个文学典故 D. 一个地名

答案

  1. C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是描写七夕的诗作,杜牧的诗通过对宫女的描写,表达了对七夕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的这首词通过对七夕传说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相聚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朱彝尊的《声声慢 七夕》与杜牧的《秋夕》:两首诗都以七夕为背景,但朱彝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而杜牧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七夕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苦。
  • 朱彝尊的《声声慢 七夕》与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相聚的渴望,但朱彝尊的诗更多地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对相聚的渴望,而秦观的词则更多地通过对七夕传说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相聚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朱彝尊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朱彝尊的生平和创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收录了大量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包括对朱彝尊诗歌的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中元夜偕子彰踏月,约用坡仙韵 水调歌头 庐山白鹿洞延宾馆写怀 水调歌头 放言 水调歌头 其四 题汪蛟门舍人少壮三好图 水调歌头 夏夜望月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建康留守陈尚书韦华生日 水调歌头六首 其三 水调歌头 秋残冬至,与凫老同寄沽上,抚时对景,偶成此阕 水调歌头 十一月望夜对月,同蕴珏表姨话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黻领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大字旁的字 包含转的成语 食字旁的字 昆山之下,以玉抵鸟 正人君子 立字旁的字 征轩 铜城铁壁 翼佐 三尺童蒙 包含谐的词语有哪些 楼头 鹵字旁的字 蠲敝崇善 一尘不染 干字旁的字 马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