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8:59
奉酬徐健庵见赠之作次原韵
——吴兆骞
金灯帘幕款清关,把臂翻疑梦寐间。
一去塞垣空别泪,重来京洛是衰颜。
脱骖深愧胥靡赎,裂帛谁怜属国还?
酒半却嗟行戍日,鸦青江畔度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的灯光下,想起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仿佛在梦中。离开时,眼泪悄然流下,回到京城时却发现自己已显得憔悴。诗人羞愧于自己身世的困顿,感叹谁来怜悯自己对国家的归属感。半杯酒下肚,却惆怅于守边的日子,江边乌鸦啼鸣,水流潺潺,令人心生感慨。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古代的首都长安和洛阳,象征着繁华与荣耀,而“塞垣”则代表边疆,体现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思考。历史上,边塞生活常常充满艰难,离别和思乡之情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
吴兆骞(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律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其诗风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对故国的思念,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此诗写于与友人徐健庵相识后,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对国家、家园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心境的矛盾。
吴兆骞的《奉酬徐健庵见赠之作次原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开头几句描写了与友人相聚的温暖情景,金灯和帘幕构成了一个宁静而亲密的环境,仿佛在梦中。接下来的离别情景则充满了伤感,诗人用“别泪”和“衰颜”传达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苍老。诗中对于“脱骖深愧”的自责,展现了作者对自己身份和地位的困惑与不安。
在后半段,诗人转向了对国家与归属的思考,质疑“裂帛谁怜”,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最后一句“酒半却嗟行戍日”以酒作象征,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边疆生活的无奈,江畔的乌鸦与潺湲水声更是增添了几分忧伤的氛围。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国家的深刻思考,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对国家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沉重而深邃,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忧伤。
诗中提到的“京洛”指的是哪两个地方?
A. 北京与洛阳
B. 南京与广州
C. 西安与成都
D. 杭州与苏州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伤感?
A. 酒
B. 鸦青江畔
C. 别泪
D. 金灯
诗中提到的“脱骖”暗示了什么?
A. 自豪
B. 羞愧
C. 忧虑
D. 高兴
答案:1.A 2.C 3.B
对比吴兆骞的《奉酬徐健庵见赠之作次原韵》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吴兆骞更多地关注于个人的情感与身份的困惑,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