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49:54
原文展示:
危阁悬秋望,冥冥气欲侵。
风寒山翠落,云定野阴沈。
虚郭连江暗,孤村冒雨深。
闭门成夕早,独坐一长吟。
白话文翻译:
在高阁上眺望秋天的景色,远处的阴云像是要压下来。
寒冷的风吹落了山上的翠绿,天空中乌云密布,野外的阴影沉重。
空旷的村落与江水一片昏暗,孤独的村庄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深沉。
关上门,夜晚来得早,我独自坐着,吟唱着长长的诗篇。
注释:
- 危阁:高耸的楼阁,形容其位置险峻。
- 冥冥:形容阴暗,天色昏暗。
- 欲侵:欲要侵袭,暗示天气的变化。
- 风寒:寒冷的风,给人一种凉意。
- 山翠落:山上的绿色树木在风中掉落,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云定:云层沉重,似乎要压下来。
- 虚郭:空旷的村庄,象征孤寂。
- 闭门成夕早:天色已晚,关上门,表现出一种归寂的状态。
- 独坐一长吟:独自坐着吟唱,表现作者的孤独与思考。
典故解析:
本诗的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感,以及在秋雨天气下的孤独情怀。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其所描绘的秋天、孤村、细雨等意象都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使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江南水乡的风情及个人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成于秋季,正值夕阳西下,秋雨绵绵,诗人处于高阁之中,目睹秋天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创作了此诗。
诗歌鉴赏:
《夕雨》是一首描绘秋雨萧瑟景象的古诗,诗人在高阁中,面临秋天的气息,透过层层阴云,感受到自然的冷冽与孤寂。全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孤独。
诗的开篇“危阁悬秋望,冥冥气欲侵”,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阴暗的秋天,诗人从高处俯瞰,感受到一股压迫感。接下来的“风寒山翠落,云定野阴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仿佛整个大地都笼罩在一片悲凉之中。
“虚郭连江暗,孤村冒雨深”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诗人描写了一个空旷的村庄,细雨绵绵,村落在雨中显得愈加深沉。最后两句“闭门成夕早,独坐一长吟”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关上门,伴随着雨夜的来临,诗人独自坐在房中,吟唱出心中感慨的诗篇,尽显孤独与沉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写高阁与秋天的景色,设定了诗的空间感。
- 次句通过“冥冥”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沉重的气氛。
- 接下来的“风寒”与“云定”构建了秋季特有的凉意与阴霾。
- “虚郭”和“孤村”揭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独坐吟唱,反映出诗人的思索与孤单。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冥冥气欲侵”,生动地描绘了阴云的压迫感。
- 对仗工整,如“危阁悬秋望”和“闭门成夕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通过意象的叠加,营造出浓厚的秋意和孤独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孤独情感,主题围绕秋雨、孤独与思考展开,传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思索的深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成熟与凋零,蕴含时间流逝的感慨。
- 雨:象征孤独与思考,带有悲凉的情绪。
- 阁:高处的象征,寓意着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 村落: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危阁悬秋望”描绘的是哪种环境?
a) 春天的景色
b) 秋天的景色
c) 冬天的景色
-
“孤村冒雨深”中的“孤村”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空旷的村庄
c) 热闹的集市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种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
- b) 秋天的景色
- b) 空旷的村庄
- b) 孤独与思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孤独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史密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自然与孤独,但李白的诗更倾向于豪放,而史密则更细腻。
- 比较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史密的作品更着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对史密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的详细介绍。
- 《古典诗词赏析》:关于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