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52
丈夫志四方,不受儿女羁。苟怀万里志,劳勚何足辞。
昨发海陵城,今宿淮水湄。附书于送徒,援笔中心悲。
亲亡两弟弱,支户惟中闺。水旱岁频仍,全家常苦饥。
官租宜早办,西畴勤耘耔。幼弟学易荒,肃恭承明师。
回首望螺山,先垄草离离。远行恋所生,贫贱无归期。
苟能行直道,何惧路险巇。长安多亲旧,音驿日夜驰。
纸短苦意长,挑灯重封题。欠伸启篷窗,月落村鸡啼。
丈夫的志向在四方,不会因为儿女而受到束缚。只要心怀万里志,辛劳又有什么可辞去的呢?
昨天我离开海陵城,今天我在淮水边落脚。写信给送我的人,提笔时心中充满悲伤。
亲人去世,两位弟弟又弱小,家中仅有中闺的支撑。水灾与旱灾年年发生,家里常常忍受饥饿。
官租应尽早办理,西边的田地要勤快耕种。幼弟学习懈怠,恭敬地接受明师的教导。
回首望着螺山,先前的草地已经荒芜。远行让我对故乡眷恋,贫穷无归的期盼。
只要能走正道,何惧路途的艰险?长安有许多亲友,音信在日夜间传递。
信纸虽短,但愁苦的情意却是绵长。挑灯夜写重封信,窗外月落村里鸡鸣。
黄九河,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集中于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具有鲜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北上途中,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北上于袁浦发家书》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篇,体现了诗人对远行与家乡的思索。诗中开篇即强调“丈夫志四方”,表现出诗人不愿被家庭琐事所束缚的决心。随后的句子中,诗人用“昨发海陵城,今宿淮水湄”描绘了自己的旅程,仿佛在向读者诉说他从家乡出发后的孤独与无奈。
信中的对亲人的愧疚与关心通过“亲亡两弟弱,支户惟中闺”得到深刻展现,家庭的责任感与对亲人的担忧相互交织,形成了情感的高潮。诗中提到的“水旱岁频仍,全家常苦饥”,不仅反映了个人困境,也映射出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疾苦,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注。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归属感,认为只要走正道,便无畏前路的艰辛。结尾处“月落村鸡啼”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乡村气息,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家庭的关怀与责任,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所展现的勇气和希望。
诗中“丈夫志四方”的意思是什么?
A) 志向远大
B) 只关心家庭
C) 追求财富
D) 无所事事
诗人提到的“水旱岁频仍”反映了什么?
A) 家庭幸福
B) 社会动荡
C) 自然灾害
D) 经济繁荣
结尾处“月落村鸡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乡村的宁静
B) 对未来的恐惧
C) 对城市的向往
D) 对金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