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0:12
留别龙隐岩
作者: 许子绍 〔宋代〕
矫首初来北斗峰,
直穿山腹作玲珑。
石间蜕骨痕犹在,
渊底藏死不更通。
霖雨几时岩墅去,
卧龙底处草庐空。
眼中要识真英物,
寓亦何劳想下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许子绍在北斗峰的感受和思考。他昂首走上北斗峰,身心融入山间的奇妙景致。山石之间,依稀可见蜕变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深渊之下,藏着那些已死去的事物,无法再与世相通。在漫长的雨季中,山上的居所何时才能离去?而卧龙之下的草庐已然空无一人。诗人希望能在眼中识别出真正的英才,然而想要追求这样的理想也无需过于劳神。
作者介绍:许子绍,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许子绍游历北斗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人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留别龙隐岩》是一首具有浓厚自然气息和哲理思考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北斗峰的奇特景观,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无常。开篇“矫首初来北斗峰,直穿山腹作玲珑”描绘了诗人初次踏上北斗峰的兴奋与好奇,随后转向对石间历史痕迹的感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诗中提到的“渊底藏死不更通”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沉重。
而“霖雨几时岩墅去,卧龙底处草庐空”则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诗人想要追求的英才理想在现实的无情面前显得尤为苍白。“眼中要识真英物,寓亦何劳想下风”则是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反思,表明诗人对真正人才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带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展现了许子绍作为一个士人的情怀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映,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矫首”意指什么?
A. 俯首
B. 低头
C. 抬头
D. 转身
诗人提到的“卧龙”指代的是谁?
A. 李白
B. 曹操
C. 诸葛亮
D. 王维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轻松愉快
B. 伤感与思考
C. 激昂奋进
D. 无奈与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许子绍的《留别龙隐岩》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着眼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