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感诗 其一

《杂感诗 其一》

时间: 2025-05-07 20:52:01

诗句

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

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

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

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

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

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箨。

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

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

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著。

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2:01

原文展示:

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
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
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
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
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
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箨。
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
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
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著。
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

白话文翻译:

我独坐在空荡荡的厅堂里,四周静悄悄的,万籁俱寂。
我失去了自己的形体,天地之间一片辽阔。
微风在窗缝中呼啸,声音传入耳中,我的神思也随之觉醒。
东西南北的角落,我在思索着高低起伏的事物。
此时此刻,我的心难以宁静,纷乱的念头涌现而出。
我忽然站起身,走到窗前,风卷动着窗外的积叶。
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受到时序的变化,心中却无法快乐。
可知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像是细线一般纠缠不清。
如果没有恒久的存在,那动静之间一切都无所依托。
唉,那隐居的老者呀,枯燥的灰烬又能依靠什么呢?

注释:

  • 兀坐:独自坐着,形容孤独。
  • 万籁俱寂:形容一切声音都没有,非常安静。
  • 嗒然:失去神情的样子,形容心神恍惚。
  • 廖廓:空旷、无边无际的样子。
  • 微飙:轻微的风。
  • 触目感时序:看到眼前的事物,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动静无著:没有固定的依靠或依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涂天相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慨,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心灵的感受和对现实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孤独的时刻,诗人通过对身边环境的描写,反映出内心的孤寂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感诗其一》展现了涂天相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周围静谧的状态,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接下来的“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身存在的疑惑与失落,似乎在思索自己的生命意义。

随着诗的深入,微风的吹动和窗外景象的变化,带来了内心的波动和万千思绪。“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法平静的状态,思维像风中的落叶一样纷乱。诗人从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意识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在这复杂的联系中,诗人感到无奈与迷茫。

最后,诗人以“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收尾,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质疑,隐喻着即便是隐居者也难以逃脱世事的纷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孤独和时间的感悟,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兀坐空堂中,万籁俱寂寞:孤独地坐在空荡的厅堂里,周围一片寂静。
  2. 嗒然丧我形,天地同廖廓:失去自我,感觉天地广阔无边。
  3. 微飙鸣窗罅,入耳神已觉:微风从窗缝中呼啸而入,唤醒了我的神志。
  4. 东西揣方隅,高下胡起落:在思索四周的环境,思绪纷飞。
  5. 此心遂不静,纷然万念作:我的心因此无法安静,产生了无数杂念。
  6. 欻起立窗前,飘风卷积箨:我突然站起,走到窗前,风卷动着窗外的枯叶。
  7. 触目感时序,忽忽转不乐: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却无法快乐。
  8. 可知物交物,牵引如绎络:万物之间的关系如同细丝一般缠绕。
  9. 苟无大常存,动静都无著:如果没有恒久存在,动静之间就无所依靠。
  10. 咄哉隐几翁,槁灰焉可托:叹息隐居的老人,枯燥的灰烬又能寄托什么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内心感受。
  • 拟人:赋予风、时序等自然元素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高下胡起落”与“东西揣方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哲学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堂:象征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 微飙:象征自然的声音,带来思考的契机。
  • 积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隐几翁:象征隐逸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兀坐空堂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快乐
  2. 诗人通过微风的描写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宁
    • B. 惆怅
    • C. 兴奋
  3. “咄哉隐几翁”中的“翁”指代什么?

    • A. 年轻人
    • B. 隐居者
    • C. 忙碌的人

答案:

  1. B. 孤独
  2. B. 惆怅
  3. B. 隐居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之感,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苦短的感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平阳道中 北风吹 秋闺 拟吴侬曲(三首) 立春日感怀 夏日忆西湖 暮春小雨 春日登楼 春晓 春寒忆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经据古 車字旁的字 收票 香猫 如箭离弦 祑落 黄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其貌不扬 实事求是 中暑 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呼天叫地 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