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

《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

时间: 2025-04-29 03:41:47

诗句

渺渺林间路,萧萧物外僧。

高阴凉易入,闲貌老难增。

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

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1:47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原文如下:

渺渺林间路,萧萧物外僧。
高阴凉易入,闲貌老难增。
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
求田此山下,终欲忤陈登。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林间小路上,隐约可见一位僧人。
高处的阴凉易于进入,闲适的容貌却难以增添。
官场事务真的让人感到痛苦,君王的恩宠却如同饮冰般寒冷。
我在这山下寻求田地,最终还是想要违背陈登的志向。

注释:

字词注释:

  • 渺渺:形容遥远、细微。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意指孤寂。
  • 高阴:高处的阴凉。
  • 闲貌:悠闲的姿态。
  • 官事:指官场事务。
  • 伤锦:形容官场的艰辛与痛苦。
  • 饮冰:比喻感受冷淡。
  • 求田:寻找耕地。
  • :违逆。

典故解析:

  • 陈登:历史人物,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代表安闲自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张变革,提倡新法,影响深远。王安石的诗歌以朴实自然、意韵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栖霞庵是他游历时寄情之地,诗中流露出他对淡泊名利的追求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寄托诗人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林间的幽静与僧人的萧索,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态。王安石在诗中将官场的冷酷与隐士生活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渺渺林间路,萧萧物外僧”,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第二句的“高阴凉易入,闲貌老难增”,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隐士的悠闲与自在。而后两句则转入对官场的感慨,“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生动描绘了官场生活的艰难与情感的冷漠,流露出诗人对世俗权力的厌倦。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表现了王安石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又有对官场冷酷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他高洁的情操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渺渺林间路:描绘了小路的幽远,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萧萧物外僧:僧人的孤独感与环境的和谐形成对比,突显出世外桃源的意境。
  • 高阴凉易入:表达了自然的宜人与舒适,暗示着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闲貌老难增:闲适的生活虽好,但年岁渐长,难免生出惆怅。
  • 官事真伤锦:官场繁杂的事务让人心伤,锦绣前程也因此蒙尘。
  • 君恩更饮冰:君王的恩宠如冰般冷漠,突显出人际关系的疏离。
  • 求田此山下:寻找隐逸之地,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 终欲忤陈登:最后表明自己虽有隐逸之志,却难以真正做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场事务比作“伤锦”,形象生动。
  • 对仗:如“官事真伤锦,君恩更饮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林间路”、“物外僧”等,营造出清幽的自然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的闲适与官场的冷酷,表达了王安石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间路:象征着宁静与悠然。
  • 物外僧:代表超脱世俗的隐士生活。
  • 高阴凉:象征着自然的庇护与舒适。
  • 官事:象征着世俗权力的复杂与痛苦。
  • 君恩:象征着权力关系的冷漠与疏离。

这些意象不仅塑造了诗的情境,也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游栖霞庵灼平甫至因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官场的向往
    • B. 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C. 对自然的厌倦
    • D. 对历史的追忆
  2. 诗中“君恩更饮冰”中的“饮冰”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苦楚
    • B. 友情的冷淡
    • C. 官场的冷酷
    • D. 自然的纯净
  3. “求田此山下”中“求田”指的是什么?

    • A. 寻找财富
    • B. 寻求安宁的生活
    • C. 寻找名声
    • D. 寻找友谊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李白的《将进酒》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陶渊明在隐逸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歌颂田园生活的宁静,而王安石则在《游栖霞庵》中反映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两者均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但王安石的语气更为复杂,夹杂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三日雪後晚过天汉桥堤上行 送杨子充知资阳县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和梅花 真州东园 泊徐城寄杜挺之王平甫 送卫真宰晏寺丞罢长安 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七天外峰 依韵和表臣忆游竹园山寺 拣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懒意 齿字旁的字 中央商务区 一龙一蛇 包含乿的词语有哪些 俸稍 戛玉敲金 私字儿的字 无可名状 塺然 包含弭的词语有哪些 腰笛 龝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词不逮理 三撇旁的字 光芒四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