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0:29
作者: 万正常 〔近代〕
频年时局不胜忧,学制纷更尚未休。
听雨今宵醒卧榻,过江明日苦登舟。
振兴事故如丝结,荏苒年华似水流。
才赴观摩方返校,又闻烽火动神州。
这一年多的时局令人忧心忡忡,教育制度的变化仍未结束。今夜我在床上听着雨声,明天又要乘船渡江,心中苦闷。振兴国家的事情如同细丝般纠结,时光荏苒,年华如水流逝。我刚从观摩学习返回学校,又听到战火的消息传入神州大地。
作者介绍: 万正常,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年代,作品常反映时代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变革时期,作者经历了教育改革与社会风云,内心充满忧虑和对未来的思考。
本诗通过细腻的雨声描绘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开篇即以“频年时局不胜忧”引出主题,表现出对国家、教育等多重问题的深思。接着通过“听雨今宵醒卧榻”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思索,雨声在寂静中更显得凄凉,犹如内心的苦闷。明日的“苦登舟”暗示着即将面临的挑战与不安,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焦虑。
后两句则通过“振兴事故如丝结,荏苒年华似水流”进一步深化了思考,描绘出国事的复杂和时间的无情,令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最后一句“又闻烽火动神州”则是对国家动荡的感慨,诗人在个人困境之外,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学制”指的是什么?
A. 学校的管理
B. 教育制度
C. 学生的数量
答案:B
诗人通过听雨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忧虑
C. 兴奋
答案:B
“振兴事故如丝结”中的“丝”比喻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复杂的事务
C. 个人的情感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