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3:44
江山秀气表吾人,
辇下开轩得趣新。
不拟旧游离几席,
常令每况隔埃尘。
客来谈笑无非楚,
纸上文章近过秦。
分我一枝频见约,
乘槎行欲问通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美丽的江山中,处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感受到新鲜的趣味。虽然并不打算再去旧地游玩,却常常感到与世隔绝,尘埃难以侵扰。来访的朋友们聊天谈笑,话语多是关于楚国的事情,而纸上所写的文章则更接近于古代的秦国。希望能和朋友们约定常常见面,乘着木筏去问询通往彼岸的渡口。
“楚”与“秦”的对比,象征着文化的多样性与历史的承接。楚国以其文化艺术著称,而秦国则以其政治制度和法治闻名。诗中提到的“纸上文章”,可能隐喻当时流行的文学风潮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介绍:李之仪,宋代诗人,字季和,号君山,生于南宋,因仕途坎坷而多次迁徙,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抒情和写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之仪游览某地时,借景抒怀,反映了对旧游的怀念与对新环境的感受,表现了他对文化交流的渴望。
李之仪的《寄题子椿野轩》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作,诗中通过“江山秀气”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作者内心的愉悦。诗人身处辇下,意味着他处于一个特权的地位,开轩而坐,感受着周围的景致,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洒脱与清新。诗中虽然有对过去游玩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新环境的珍惜与享受,表明诗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在交流中,诗人提到“客来谈笑无非楚”,这不仅体现了他与朋友们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当时对楚文化的推崇与向往。而“纸上文章近过秦”则显示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暗示着文学与历史的传承。整体来看,诗歌的情感基调既有对美好环境的赞美,也包含了对文化传承的思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江山秀气”和“辇下开轩”,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用了隐喻,通过“纸上文章”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文化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交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开阔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楚”主要代表什么?
A. 战争
B. 文化
C. 地理
诗人对旧游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怀念
C. 无所谓
“纸上文章”指的是什么?
A. 古籍
B. 诗歌
C. 文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