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尽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春尽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时间: 2025-05-02 10:22:54

诗句

前夕船中索簟眠,今朝山下觉衣单。

春归便肯平平过,须做桐花一信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2:54

原文展示:

春尽舍舟,余杭雨後山行二首
前夕船中索簟眠,今朝山下觉衣单。
春归便肯平平过,须做桐花一信寒。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我离开了船只,今天在余杭的山中行走。昨晚在船上睡觉时,觉得很舒服,今早在山下醒来却觉得衣服单薄。春天过去了,难道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去?我想桐花应该带来一丝寒意。

注释:

  • 索簟:索,指的就是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固定;簟,竹席。这里指在船上用竹席睡觉。
  • 觉衣单:醒来时觉得衣服单薄,暗示天气的变化。
  • 春归:春天结束,春天的景象已经不再。
  • 桐花:指的是桐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兼具自然描写和人生哲理,特别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末夏初,正值春天结束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游历与感受,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季节更迭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捕捉了春天结束时的微妙情感。首句“前夕船中索簟眠”,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的闲适状态,正是春天的惬意。而“今朝山下觉衣单”则转折,表现出春天的消逝带来的寒意,透出一丝失落。最后两句通过对桐花的提及,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蕴含着对季节变迁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有着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诗中虽无华丽的辞藻,却凭借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真挚,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流逝,留有深刻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前夕船中索簟眠:描绘了诗人在船上安静入睡的情景,暗示着春天的安宁与恬淡。
  2. 今朝山下觉衣单:转折,突显了天气的变化,春天的温暖不再,让人感受到一丝寒意。
  3. 春归便肯平平过: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春天的结束使得生活显得平淡无奇。
  4. 须做桐花一信寒:桐花的出现,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带来了一种即将到来的寒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桐花作为春天结束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季节变迁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安宁,代表着春天的惬意。
  • :代表着自然与恒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桐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带来凉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前夕船中索簟眠”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船上的喧闹
    • B. 船上的宁静
    • C. 船上的危险
  2. “今朝山下觉衣单”中“衣单”是什么意思?

    • A. 衣服多
    • B. 衣服薄
    • C. 衣服重
  3. 诗人提到的“桐花”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春天的结束

答案: 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春尽舍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二者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遐方怨 其三 遐方怨 其二 遐方怨 其一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 遐方怨·花半拆 遐方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病字头的字 赤字旁的字 六问三推 如饮醍醐 包含抵的成语 骏命不易 招声 跃踢 凶开头的成语 凵字底的字 但愿如此 矢字旁的字 灵蛇之珠 通讯员 撒拉 注萤沃雪 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