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时间: 2025-04-28 20:16:12

诗句

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

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

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

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6:12

原文展示:

送李元藻入浙三首 赵蕃 〔宋代〕 我作长沙客,诸公多与游。 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 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 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

白话文翻译:

我作为长沙的客人,与许多公卿交往。 虽然听说过他们的名声,但从未有机会见面,感到遗憾。 突然有幸他们驾临,还带来了古雅的诗句。 我偶然从旁边的住所离开,没有时间稍作停留。

注释:

  • 长沙客:指作者自己,赵蕃。
  • 诸公:指当时的士大夫或文人。
  • 闻风:听说过名声。
  • 识面:见面。
  • 怅无由:遗憾没有机会。
  • 高轩过:指高贵的车驾来访。
  • 古句投:指带来或赠送古雅的诗句。
  • 旁舍:旁边的住所。
  • 不办小淹留:没有时间稍作停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是赵蕃在长沙作客时,送别友人李元藻前往浙江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赵蕃在长沙的社交生活,以及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情,通过“闻风亦云旧,识面怅无由”表达了作者对未曾谋面的友人的敬仰和遗憾。而“忽辱高轩过,仍蒙古句投”则展现了友人的高贵和文雅,以及作者对此的感激和欣喜。最后两句“偶从旁舍去,不办小淹留”则流露出作者对匆匆离别的无奈和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和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我作长沙客”,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地点。
  • “诸公多与游”,表明作者在长沙有许多交往的士大夫。
  • “闻风亦云旧”,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士大夫的敬仰。
  • “识面怅无由”,流露出作者对未能与他们见面的遗憾。
  • “忽辱高轩过”,突然有高贵的车驾来访,显示了友人的尊贵。
  • “仍蒙古句投”,友人还带来了古雅的诗句,展现了他们的文雅。
  • “偶从旁舍去”,作者偶然从旁边的住所离开。
  • “不办小淹留”,没有时间稍作停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

修辞手法:

  • “闻风亦云旧”中的“闻风”使用了借代手法,代指听说过名声。
  • “忽辱高轩过”中的“忽辱”使用了谦词,表示对友人来访的感激。
  • “仍蒙古句投”中的“仍古”使用了借代手法,代指古雅的诗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离别。通过作者与友人的交往和离别,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高轩”:象征着友人的尊贵和文雅。
  • “古句”:象征着友人的文学修养和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的“诸公”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文人 C. 商人 D. 农民

  3. “忽辱高轩过”中的“高轩”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尊贵 C. 平凡 D. 卑微

答案:

  1. B. 宋代
  2. B. 文人
  3. B. 尊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展现了苏轼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表达了黄庭坚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送李元藻入浙三首》都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赵蕃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乌赠鹤 任氏行 病中诗十五首。送嵩客 杏为梁-刺居处僭也 村居卧病三首 其一 赠皇甫庶子 江夜舟行 自喜 新居早春二首 其一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做人做世 扣人心弦 支字旁的字 课子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贫剧 包含旐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退损 马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杂说 片字旁的字 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波属云委 无所畏惮 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赃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