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8:24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孟浩然 〔唐代〕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
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秋天的气息渗透进诗人的心中,唱巴歌的人已经很少。和朋友们一起划船游湖,吟唱诗歌,心中却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白纸文书只是徒然地推荐,沧洲已经轻轻地掸去衣襟。遥远的天边有云彩飘去,谁又不羡慕那鸿雁的飞翔呢?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逸少,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他在诗歌中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诗作创作于秋季,正值诗人与友人泛舟湖上,心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思乡情绪在唐代诗人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游历的背景下,常常引发对故土的感怀。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表现了孟浩然在秋天的游览中,心中复杂的情感。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带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乡情。开头两句“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展现了秋天的到来使得诗人感到孤寂,周围唱歌的人变得稀少,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接着“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诗人虽然与友人同游,心中却始终惦念着归乡的愿望,表现出游子心中的无奈。
后两句“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与追求,白纸文书如同信件,似乎是对未来的期许,但在现实中却显得徒劳无功。最后一句“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通过对鸿雁自由飞翔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表现了那种“虽身在此,心已飞远”的情感。
整体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孟浩然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围绕着游子思乡的主题,表现了人在游历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通过秋天的意境、友人的陪伴与鸿雁的象征,展现了人们对自由、归属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选择题:诗中“秋入诗人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巴歌”代表了( )。
判断题:诗人对归乡的思念在整首诗中是隐晦的。(对/错)
孟浩然与王维的诗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