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03
送赵学士陕西提刑
王安石
遥知彼俗经兵后,应望名公走马来。
陛下柬求今日始,胸中包畜此时开。
山西豪杰归囊牍,渭北风光入酒杯。
堪笑陋陋昏鄙甚,略无谋术赞行台。
我远远地知道那边的风俗在兵戈之后有所改变,应该期待名公(赵学士)骑马前来。
陛下的诏书从今天开始发出,您胸中所蕴藏的志向此时也要展现出来。
山西的豪杰们已回到家乡,渭北的美景也融入了酒杯之中。
可笑那些狭隘愚昧的人们,完全没有谋略来称赞这行台(指官场)。
这首诗中提到的“名公”,可以理解为当时声望高的官员,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期待和对权力的复杂情感。同时,诗中提到的“山西豪杰”与“渭北风光”也暗示了当时地方士人的归乡情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榛,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主张变法以图振兴国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
此诗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其推行新法之际,赵学士即将赴陕西担任提刑,王安石借此诗表达对赵的期望和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诗在形式上颇具对仗工整的特点,内容上则展现了王安石对政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遥知”引入,表现出对西方风俗变化的敏锐洞察,接着用“名公走马来”表达对赵学士的期待,显示出一种希望和信任。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强调新法的开始与胸中志向的开拓,令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最后两句则用对比手法,揭示出一些人的狭隘与愚昧,反映出王安石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怀。
逐句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政治的关心、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批评,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改革者的理想与追求。
诗中提到的“名公”指的是谁?
A. 王安石
B. 赵学士
C. 陛下
“遥知彼俗经兵后”中的“彼俗”指的是哪里?
A. 陕西
B. 山西
C. 对方的风俗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期待与关怀
C. 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