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将至妙喜寺

《将至妙喜寺》

时间: 2025-08-10 10:43:42

诗句

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

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10:43:42

原文展示:

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 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白话文翻译:

清风轻柔地越过水边的坡地,远处的树木苍翠,指向那妙喜寺。 虽然有车轮和马蹄的痕迹,却从未到达过这波心之地。

注释:

  • 清风袅袅:形容风轻柔地吹拂。
  • 越水陂:越过水边的坡地。
  • 远树苍苍:远处的树木显得苍翠。
  • 妙喜寺: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
  • 车轮与马蹄:指交通工具的痕迹。
  • 波心地:比喻心中的境界或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妙喜寺途中的景色和心境,表达了对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的向往和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清风袅袅”和“远树苍苍”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的“妙喜寺”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目的地,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后两句“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即使有外在的行动和痕迹,也未必能触及内心的真实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风袅袅越水陂”:清风轻柔地吹过水边的坡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
  2. “远树苍苍妙喜寺”:远处的树木苍翠,指向那妙喜寺,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延伸和心理上的期待。
  3. “自有车轮与马蹄”:虽然有交通工具的痕迹,但这些外在的行动并不能真正触及内心的深处。
  4. “未曾到此波心地”:比喻心中的境界或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波心地”比喻内心的境界或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
  • 对比:通过“车轮与马蹄”和“波心地”的对比,强调了外在行动与内心感受的差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外在行动与内心感受的差异,体现了对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 清风袅袅:轻柔的风,象征宁静和自然之美。
  • 远树苍苍:苍翠的树木,象征远方的期待和内心的向往。
  • 妙喜寺:寺庙名称,象征内心的追求和精神寄托。
  • 波心地:比喻内心的境界,象征未曾触及的内心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妙喜寺”是指什么? A. 一个地理上的目的地 B. 一个比喻 C. 一个历史事件 D. 一个神话传说

  2. 诗中的“波心地”比喻什么? A. 内心的境界 B. 地理上的地点 C. 历史事件 D. 神话传说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徐凝的《将至妙喜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凝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探索和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美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凝的这首诗。

相关查询

渡江云 题郑天趣三湘集 渡江云 题对庐先生手书《咏白门柳人物卷》 渡江云 渡江云 木屏记题词,补过先生属作 渡江云 晦闻南归,匆匆数面,言仍当北去。及芍药期,为词促之 渡江云(和清真) 渡江云(寿妇人集曲名) 渔歌子 渔歌子 其三 生涯 渔歌子 其二 看梅填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更上一层楼 尣字旁的字 入宝山而空回 追废 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充隐 包含敢的词语有哪些 鸿消鲤息 火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秉臬 毋字旁的字 金小相 大字旁的字 三星高照 宿虑 行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